看过的人都说……,《摔跤吧,爸爸》

2017-05-30  本文已影响16人  中年惡爸

做为前国家队冠军迫于生活,终止梦想进程。培养自己的女儿,一路艰辛,放弃童年的快乐,最后夺得世界金牌,他有什么权利可以强加自己的梦想在自己女儿身上,很多人也曾质疑过丁俊晖父亲的功利,也许可以看下底层社会残酷的丛林法则。

来自网络

选择的机会成本

印度是一个非常重男轻女的国家,曾经一个女大学生坐公交车被4个男人侮辱致死,报警后轻描淡写,甚至都没有处分肇事者,后来引发大规模游行示威,当局迫于压力抓捕归案,审判庭上律师的名言是:

印度拥有最优秀的文化,而在这个文化系统中,没有妇女的位置。

对于大部分的女孩子来说,成长轨迹是从小在家里有干不完的家务,等到适婚年龄,就嫁给一个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男人,从此开始相夫教子,其实就是围着灌完瓢盆转,终此一生。她们可以逃离吗?很难。它就想《肖申克的救赎》说的,一个体制,从抗拒,适应,到拥护,所用时间不会太长。

对于片中的爸爸来说,最稳妥的道路,就是让女儿从小学做家务,等到适婚年龄嫁出去,或者说“卖”出去。但是他选择了一条从来没人走过的路,让女儿更换人生轨道——成为摔跤运动员,这样的选择,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失败了,在传统道路上,她女儿的价值将大打折扣。所有的选择都存在机会成本,问题是我们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来自网络

美国精英梦

芭芭拉·艾伦瑞克(Barbara Ehrenreich),美国畅销书作家。1941年生,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女性主义者、民主社会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很好奇为什么穷人不能努力工作改变现状,一度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太懒。

隐姓埋名,和现实生活脱离关系,只给自己很少一部分现金,深入平民窟开始体验生活。做过服务员,清洁工等。于是她发现,为了多赚钱,要在相对市中心的地段工作,为了节约成本又得住的很远,所以在路上花费时间会很长,也曾经想过要跳跃阶层必须努力学习,而她发现通勤路上只能拿来睡觉,别无他法。为了维持生计,只能下班晚,为了不迟到,早早起来。

她曾经好奇那些胖子匆忙在车上吃垃圾食品,她后来发现为了节约时间,只能缩短用餐时间。午休简直是痴人说梦。

所以就陷入一个怪圈,要想突破就得受教育,受教育需要钱,所以要多赚钱,但是没有更多的技能,所以多赚钱只能牺牲自己的时间,长此以往,根本没有力气再去上升,因为维持生计已经相当不易。

所以,在印度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男主角面临和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压力和窘境?

来自网络

菜场小学的未来

可以想见,电影中的2个女儿,出生于一个贫困的乡下农村,自然也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城市孩子的素质教育,她们的成长过程因为独裁父亲的管制,少有外部干扰。但是大女儿进入国家体育学院时,身边的同学对她的影响,说是点燃一座沉睡的火山并不为过,放出牢笼的鸟,尽情飞翔,无忧无虑,无拘无束。飞着飞着她就迷失了。把时间拉长一些,她退役了,如果没有得到金牌,不知道她能不能消费好她的体育生涯积累,很好的变现,至少这类运动员鲜有成功案例。

可以想象她的同学,出身不差。经历过更多,未来也更有确定性。甚至不会是吃体育这碗饭的。一个渔夫和富翁一起在海边钓鱼,俩人光顾着聊天,当天都鲜有收获,对于富翁而已只是消遣,而渔夫却是安身立命之本。玩不起!

始终认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受教育是唯一出路,而考试的本质,并不是题目有多难,也不是自己考得有多差,而在于大家考得怎么样,本质上它就是资源调配的手段。既然如此,所有的想象都变得可以理解也变得合理了。

美塔|Meta U 菜菜供图

心有多大,梦就有多大

大女儿进入学校接受专业训练,结果并不理想。从影片塑造的形象来看,教练的目标很简单,有奖牌就行,不管谁得,可以推测,不求更好,但求维持。

古语有云,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男主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一直践行着自己的坚守,始终相信自己的女儿会得金牌。最终也实现了。

他已经处于逻辑层次的最高层,愿景,使命驱动,如果照马斯洛需求层次,也是到了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首先有小我的金牌梦,更大的愿景是为印度千百万女性解放做努力。

来自网络

刻意练习

有了满腔热血是否就能早就一切?显然那只是停留在空想。从小到大,见过很多下棋的场景,所谓观棋不言真君子,但是吃瓜群众哪里耐得住寂寞?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系统训练,即使这群人中的最高水平,离专业棋手也是相去甚远的。

影片里面可以看到,每个阶段,作为教练,他会不断的给女儿反馈,总结,从而调整。再反馈,总结,调整……。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练和老师一样,不能期望什么事都交给老师,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但是,这个领进门是基础。

我们常常听说1万小时定律,任何领域,坚持做够1万个小时,就会达到大师级别。

现在更加坚信,高手对决一定不是靠蛮力取胜。更是一种审时度势的艺术和智慧,这样的智慧哪里会仅限于运动?从有限的新闻来看,某些培养模式是期望依靠更强大的力量,更灵敏的反应来取代这种“聪明”的缺失和不足,只能舍本逐末,饮鸩止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