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穴位压痛与阳性反应
一、对穴位压痛点的认识
背诊的检查诊断主要是寻找压痛点。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压痛点。压痛点自始至终贯穿于背诊的全过程。然而寻找和发现压痛点,有时往往比治疗困难的多。患者陈述的压痛部位,经常是分散、杂乱、隐藏于大量非压痛点的信息之中,所以常常是杂乱、模糊,真假混淆。如有的伤经、伤络,有的伤气、伤血,有的伤脏、伤腑,有的伤骨、伤皮,有的是直接暴力损伤,有的是间接损伤。有的压痛是广泛表浅,有的则局限深在,有的疼痛游走,有的压痛点呈块状、片状,有的压痛点呈条索状、梭状,有的活动肢体时有压痛。诸如此类所产生的压痛点都应仔细辨证,认真查找,个体分析,对压痛点的分类,整理筛选,过滤等工作。
疾病产生压痛点且发生什么样的病理改变,是我们对压痛点的查找、比对、分析的重要方法。只有提高对压痛点的认识、检查、诊断才能提高背诊诊断的准确率。压痛点包括病人感受到的压痛点,医生查找到的压痛点和客观存在的压痛点,要使三者趋于一致,医者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去伪存真,方能使压痛点定位准确,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二、阳性病灶物和阳性反应
在背俞穴、夹脊穴上可按压触摸到大小形状不一的结节样反应物,如结节状物、条索状物、泡状物等,我们称之阳性病灶物,是有形的;在背俞穴、夹脊穴上按压触摸还有酸、麻、胀、痛、奇痛等感觉称之阳性反应,是无形的。背诊就是根据这些阳性病灶物和阳性反应,初步认识疾病的。
三、阳性病灶物的类形
1、 圆形结节:圆滑如珠,软硬不一,一般如黄豆大小。大的似蚕豆和沙粒大小居多,边缘与周围组织黏附较紧,活动性不大,按压时多有酸痛反应,多见于偏头痛等。
2、扁平结节:形如圆饼,质软不移动,因为于浅表部位,检查用力要轻,方可易于触及。多见于慢性病,如肾虚者于肾俞处可触及。
3、梭行结节:两头尖中间大,表面光滑,质感稍硬,在皮下常可移动。多见于炎症、痛症或气滞血瘀症。
4、椭圆形结节:形态润圆,软硬皆有,光滑而易移动。如耳鸣者可在肾俞穴触及。
5、条索状结节:形如条索,粗细不一,质感较硬而富弹性,可移动。如慢性肝炎者可肝俞穴触及。
6、链珠状结节:几个圆形结节相连如珠串。
7、气泡样结节:气泡样空洞感,大小不一,表面粗糙,多见于皮下。一般见于恶性肿瘤。
8、障碍阻力:其特征是在触摸按压诊断时有阻力感,前进受阻或局部组织张力突然改变,临床发现如有大的结节状物、条索状物、椎体变形、肌张力增高等都可以称障碍阻力。
四、阳性反应
表现为酸、麻、胀、痛或奇痛,是背诊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此种反应多于阳性物共同出现在某穴位,患者平时无此类自觉症状,按压后方可出现的反应。
五、脊椎的异常变化
1、棘突偏歪、棘上、棘间韧带增厚,压痛。椎旁肌张力增高,椎体间距离缩短。此种现象多见于脊椎病和与其相应脏器病变有关。
2、棘突间隙凹陷、压痛多提示棘突附近的韧带劳损松弛,椎间距离变窄,且有压痛,多见于脊椎病。
3、棘突后凸,多伴有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扣击压痛,多见于脊椎骨折和相应脏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