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改变”的学习都是自愚2

2020-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观博家旺仔

在上篇文章中,我试着从“三重大脑理论”来梳理了为“改变”而学习的原理和机制。这篇文章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践行“改变”而学习过程的觉察和记录。

只有在真正行动起来以后,才发现“知道”和“做到”之间有巨大的鸿沟。人的本能脑和情绪脑对于你的行为影响,比你想象的还要强大得多!

本着能力圈原理:在舒适区边缘的改变,效果最明显。我首先选择了早睡早起这个习惯的养成,因为工作原因我在工作日都是3:30起床上班的,算是有一定基础。现在要做的就是休息日也能养成“早睡早起”!

于是,我选择试着“改变”早睡早起习惯养成!

因为学习了周岭老师关于睡眠节点和REM睡眠理论的介绍,明白了早睡早起背后的机制和原理,对于养成早睡早起习惯起初非常有信心。

因为我的理智脑会告诉我:早睡早起的习惯是我需要的,同时按照睡眠规律去“改变”会比较容易。

当晚就进行了这样的实践:

1.起床时间倒推上床时间,睡眠时间按照1.5小时的倍数设定:比如我准备5点钟起床,那么睡眠时间按照1.5*4计算,如果睡6小时的话就是23点入睡。

2.我要求自己22:30上床,可以不要马上入睡,但必须闭眼。不强求立马进入睡眠状态,但一定做到躺在床上,不玩手机或看电视。

起初的几天我严格执行了,体会到在睡眠节点醒来,确实整个人非常精神,没有以前起床时昏昏沉沉或还想接着睡的感觉。

可问题出在早起后,没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晨间时间。因为还不习惯那么早就阅读或写作(那么早起来读读写写令家人奇怪),又无法出门去跑步(疫情防控),早起的新鲜感很快被无聊感代替。我不禁问自己:早起干什么?(还是没有明确早起的价值)

即便下定决心在休息日早起,也会被闹钟叫醒后,因为精神状态不佳倒头又睡。我的理由是:你睡眠不足,当然精神状态不佳了,不要勉强自己!(不懂早起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晚上睡觉时间的控制,特别是读到一些精彩的书或文章,就产生了兴奋而舍不得丢下感觉。上床时间总会一拖再拖,还告诉自己看完这点就去睡。

如果头天晚上,因为看书或玩手机睡得晚的话,第二天几乎会到中午才起床。宝贵的上午时间完全花在睡觉上,时常对浪费时间的行为而心虚,但玩手机上瘾时都会忘记这种感觉!

几次没做到早睡早起后,心里的防线便开始溃败。直至完全放弃自己,又开始期待下次来改变!

现在觉得古人说的:“君子慎独”真是太有道理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