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那些足迹与所见
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023年,坚持走出去,用足迹丈量大地,用所见支撑研究,去走,去看,去听,去感受。每一次调研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思考,有感动;每一次面谈都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有惊喜,有启发。
走进实体企业,在企业展厅里,在企业会议室里,听企业创始人介绍技术和产品,像介绍让自己自豪的孩子,眼里有光,对未来充满希望;听企业高管讲当下的困难,讲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多少柳暗花明的故事不断上演。
走进产业园区,在园区各栋大楼之间悠转,看园区环境,看工厂技术参数,已建园区比技术参数总比不过新建园区;在园区展厅里、沙盘前,在会客厅里,听园区从业人员讲招商难,源于产品同质化竞争,讲退租率,感概于经济环境和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但总有例外,那些深耕服务的园区,口碑招商可以逆向翻盘,以高质量服务带动高租金依然一铺难求。
我们听得太多的是“难”,如果不走进实体企业,不走进园区,我们无法知晓,“难”是因为不变。原来,人们向管理要效率、向模式要效率,现在,人们向心生态要利润、向数字资产要利润。环境在变,科技在变,人也要转变,变才是真正的不变。
我们做得太多的是低头拉车,常常忘记要抬头看天、看前方的路。如果不走进实体企业,不走进园区,我们无法听得到真实的声音,看得到真实的情况。那些快速发展的企业告诉我们,向前走就会有路,向上看就会有光。
总有一些人,不甘坐等,不愿躺平,他们要跑在别人的前头,独享那无人看过的风景。
不管你知道或者不知道,那些新开发创造出来的大模型,将会成为数字资产最有价值的底落,为数字化技术赋能工业生产、赋能企业管理提供前无未有的智能手段。在不太远的未来,人工智能会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席卷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微利时代已经到来,那些快速获利的机会已经远去,只有坚持做“笨”一点、“难”一点的事,才会有收获。忘记过去,活在当下,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转变才是正道。
2024年,对于任何人都是全新的一年。我将继续走出去,用足迹去丈量,用眼见去感受,去看实体企业,去看产业园区,去看服务机构,并坚持记录下那些有意义的所见所闻。
新的一年,我们一起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