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不寞笔生花
我一直以为,写书评写读后感是件很吃亏的事情,劳神费力,且投入产出比太低。
想想看啊,先要把十几万几十万字的原著通读一遍,还不能走马观花,要精读细读,吃透精神,提炼锦句,最后才能敷衍出一篇对得上号的千字文。这哪有写一篇散文或小说来得痛快,来得潇洒,思路都被原著框死了。所以呀,文坛上作家多如牛毛,而像模像样的评论家则如凤毛麟角,少得可怜,大家都宁做牛毛不作凤羽。
但凡事都有例外,譬如我案头的这本《一曲流水红颜寞》,就是一部评点《红楼梦》的书评新著,而这本书的作者一笑作春风,无疑算得上是文坛一片瑰丽的凤羽。
《红楼梦》这部堪称百科全书的文学巨制,如同一座资源丰富门类齐全的宝藏,多少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探宝的各取所需,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可以从中挖掘出人生启蒙的爱情宝典;追求口福的美食家们,可以从中开发出具有诗情画意文化味的特色佳肴。伟人M·Z·D从中看到的是社会政治,感叹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是中国封建社会,挑出王熙凤口中的锦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对东西方两个世界的国际政治作出精准定位……
那么,写出《一曲流水红颜寞》的作者一笑作春风,又在《红楼梦》中看到了什么?
她是一位教高中语文的高级教师,有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学位,她把《红楼梦》翻了千遍万遍,看到的就两个字——“人性”。
书的封面红楼中的人千姿百态,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是独特的“那一个”,这是曹公雪芹的真功夫。《一曲流水红颜寞》所做的,就是逐个破解红楼中人的人性密码。由此,作者一笑作春风为她的这本书加了个揭示内容的副标题——“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
全书分为三辑,每辑12篇文章,每篇解析一个人物(也有两人演对手戏的)。第一辑收录了金陵十二钗中除巧姐儿之外的11人,另加宝玉作众裙钗领队。第二辑宝玉依然领队,这也体现了红楼中稀缺物种的价值担当,聚在他旗下的有袭人、平儿等具有当姨娘潜质的一众体面丫头,这一辑基本上都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人。第三辑倒像是红楼中的江湖,收录其中的既有上层权贵贾政、贾母、贾雨村,也有特色鲜明的下层人士刘姥姥和焦大,还有在红楼中搞怪扮丑的贾瑞、薛蟠之流。值得一提的是,春风老师把那个小沙弥出身的门子也收录进来,这小子一整个沐猴而冠,身处底层还装得像智叟一样指手画脚,这样的奇葩不收进来果真失之可惜,尽管他的下场并不太好。
既然定了调子写人性,那么,在写法上也必定与众不同。
简书中也有不少人在写红楼梦,但大家基本上都是跟着原著情节走,一回一回地往下写,心思都用在怎么把曹公讲的故事变成自己口中的故事。春风老师不能这样写,因为她要写人性,而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不是固化在某一回中,必须在全书中抽丝剥茧,提纯凝炼。这样一来,写作的难度空前加大,但也惟其难才使文章显得更加好看。
《一曲流水红颜寞》的文风大开大合,论述纵横捭阖,眼界已突破红楼,延伸至整个文学史。这有点像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看着是游记,却交织着文史哲的光芒。
此书的文字十分精美,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个古典文学硕士真不是白当的。最直观的感受,是读着不累,看着赏心悦目,能像看小说一样追根刨底看下去。读后掩卷沉思,为人性的善恶,为红楼众生的悲欢离合。
行文至此,我在想,假如有朝一日,《百家讲坛》的星探们慧眼识珠,把橄榄枝抛向品红楼的一笑作春风,不知这位深圳的河南妞在央视将会展现出何种风采,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视听冲击。
可以肯定的是,那位被春风常掛在嘴边的理工男的铁人先生,面对荧屏一定会慨而慷之:“当浮一大白!”
铁人教数学,春风教语文,这俩口子把中学课堂的两门主科承包了。
铁人是大侠中的酒仙,春风是红颜中的诗神,诗酒之家,琴瑟和谐,文坛的一段传奇。
酒仙盛名之下,常有千里之外好友捎得琼浆来。高朋满座,铁人每每赞春风;酒正酣时,姣妻爱女助兴来。
侠骨柔肠伴春风,松下林间,牵手漫步,聊人生,聊红楼,代入红楼梦中人。一切的一切,只为红颜不寞,纵使你小性儿一波波涌来,怎奈我“你放心”三字真经……
一笑春风花满树,只缘红颜不寞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