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2020-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素履之往矣
看到网友分享:“梵·高的风景画,来自多少深切的痛苦,就有多少深切的美……”
是吧。
梵·高在写给弟弟的信中,描述了灵感涌现时的状态,“感情有时非常强烈,使人简直不知道自己是在工作……笔画接续连贯而来,好像一段话或一封信中的词语连绵”。这个比喻再清楚不过了。他作画犹如别人作文,笔迹就是强烈的情感。在他之前,之后,没人这样。
有部英剧描述梵高穿越到现代,有位教授在他的画作前,说出这样一番话:“表现痛苦很容易,但用自己的痛苦和激情去表现人间的喜悦和壮丽,在这一点没人能比得上梵高。在他之前没有,在他之后可能也不会再有,所以对我来说,他在任何时代都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梵·高听后,泪流满面。
他将近30岁开始自学画画,只画了10年。后来,生命停了。
他渴望创造一种纯真的艺术,要能给所有人快乐和安慰。。但他内心,痛苦深切……
木心说,“人性中最大的可能是艺术”。艺术能治愈观者心灵的创伤,因为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能力。
而了解艺术背后的故事,和艺术的内涵,我们会对某幅画或其他艺术的理解会更深刻。推荐读一读,艺术界的“圣经”,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清华大学把这本书作为新生入学礼物。法国卢浮宫馆长评价本书,“像蒙娜丽莎一样有名”。这部书,会让我们深入艺术的力量。
艺术史领域最高奖项获得者贡布里希写作本书,中国美术学院、被誉为“西方美术史权威”范景中教授翻译。
豆瓣9.7分,绝对是入门艺术史书单首选:
https://j.youzan.com/5dSc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