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录】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六)

2022-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中年大叔
人间杭州

书名:《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

作者:吴晓波

内容摘录

1、 基督教早在唐代由波斯传入东土,当时被称为景教,元代的宗教信仰自由形成了基督教传入中国的第二高潮期。1582年,天主教耶稣会的利玛窦等人第三次传教中国,然而这一回并不顺利,一直到1611年前后,中国区的信徒只有约2500人,且大多在南方的江浙一带。

2、数以百计的像约翰·司徒这样的年轻传教士来到了杭州,他们建成了新的教堂,在六和塔下建了浙江的第一所现代大学——之江大学,今天杭州著名的医院——浙大附属第二医院,其前身是教会的广济医院。传教士们聚集居住在当年杨廷筠建的教堂周围,那里就被叫成了耶稣堂弄。

3、传教士在中国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他们是传播信仰的远行者、文化侵略分子、无可救药的异教徒、中西方文明的中介人、亡命的冒险家和旅行家、半职业的摄影师。无可否认的是,他们是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一个生动的媒介。

4、满人入关,以20万甲兵统治六千万心怀仇恨的汉人,面临很艰难的治理问题。顺治帝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全国最重要的14个城市设立精锐的驻防部队,负责周边数百公里内的军事安全。杭州与西安、江宁是最早的三个试点。驻防军的最高长官是将军,为正一品(乾隆年间改为从一品),高于巡抚的从二品。

5、历任杭州将军中,最出名的应该是年羹尧。1725年(雍正三年),这位深得皇帝宠信、为朝廷刚刚平定了西北之乱的抚远大将军,突然遭到弃用,4月被贬任杭州将军,半年后以92条大罪押送北京,责令自尽。

6、1986年,延安路北端。延安路原来叫延龄路,是清朝驻兵的旗下营。到20世纪60年代,大家都还叫它“旗下”,住在武林门外的人进城,都说“到旗下去”

7、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在城北的武林门附近,营债问题引发了商民的一场罢市抗议。康熙帝派官员赵士麟调查此事,发现当地百姓所欠营债本利相加已达30万两之巨。赵士麟上书朝廷,将营债数额削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并明令永禁营债。杭州人感念其恩,在西湖孤山的北麓为他建造了一座赵公祠,比邻林和靖墓。日久之后,市民想当然地把“赵公”演绎成了财神爷赵公明,赵公祠成了香火甚旺的财神庙。赵士麟若在天有灵,应该会哭笑不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