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随笔

(349)《极花》读后

2017-07-11  本文已影响0人  时光匣子

《极花》读后

文:马亮亮

        贾先生的这本书,最精彩的其实是后记的这段文字。

        故事本身似乎很简单,就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子刚刚步入城市,然后又被拐卖到农村的一段经历,这个故事没有结尾,但却更加符合目前的现实,在贾先生的笔下,所有的人物都栩栩如生,在我看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他们,比如黑亮,黑亮他爹,老老爷,村长……等等等等,仿佛就在我眼前晃啊晃,然后还有她们,那些被拐卖过来的,或者说心甘情愿来到这个小村庄的女人们,为了找个栖身之地的,为了挖极花赚钱的,无论什么原因,就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山村,各种善与恶,各种荒诞,就这样在中国大陆的角落真实的发生着,让人无法逃避,无法直面。

        主人公胡蝶,是个真实存在的人的影子。贾先生巧妙的将这个故事叙述出来,通过胡蝶的视角,尝试探索那些被拐卖到山村然后因为孩子而认命的苦命女子。这故事让人感觉心酸,已经无法去分辨对与错,对于黑亮而言,虽然家境相对宽裕一些,但依旧无法找到媳妇,他所处的环境只能让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通过买卖来续香火。而胡蝶,因为想要改变母亲收破烂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成为城里人),虽然有些教育的经历,但对于现实而言,依旧束手就擒(因为迫切),最终妥协,当她看到自己的那颗命星之后,她恍惚了,似乎就是已经认命。

        贾先生将小说的结尾用更委婉的方式表述了出来,就是一场梦境(对兔子的牵挂),让人更容易接受,绝对有一厢情愿的嫌疑。但是也情有可原,毕竟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这是社会的伤疤,表面的痂背后,是血淋淋的现实。

        我看过贾先生的很多小说,之前或许是因为年轻,只是当故事会去看,现在不一样了,我会比较,会拿《极花》和《废都》比较,和《白夜》比较,和《白鹿原》比较,和《平凡的世界》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会有很多感触。

        贾先生的这部小说,有一点南美魔幻主义文学的痕迹,特别是关于地动之后,麻子婶死里逃生之后剪纸的那一段,很是荒诞,然后就是老老爷这个人物,颇为神秘,他在小说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精炼而富有哲理。

          直到小说的结尾,贾先生用一个小小的道具,来揭示最后的谜底,一节小小的花绳,让我们这些读者明白了那只是胡蝶的一场梦,只是无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心中所期待的,然后最后被拉回残酷现实的关键所在。

        贾先生在后记里揭露了很多东西,包括这个小说的来由,以及他创作的心理历程,很真实,很感慨,很惊诧,很无奈。这或许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怀疑和批判,但这绝对是贾先生字里行间最真挚的表达。

        贾先生在小说的后记里揭示很多东西,这是小说最关键的注释。看到最后,我能用这么长的文字来记录自己阅读的体会,说明贾先生确实是在用心的经营自己的文字,是在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来转化为文字,使之成为现实与历史中厚重的一笔。

        贾先生是一位好作家,对于能够读到这样一位好作家的文字,我很欣慰。

        期待贾先生的下一部作品。

5017-7-11

干锅玉兔,欢迎品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