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怎样应对审稿意见

2022-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Echo_Mz

原创:一个科学家

我们在投稿到期刊以后,经过漫长的等待,就会拿到审稿人的意见。这时候,我们需要针对审稿人的意见,一条条地修改我们的论文,并且在下一轮提交修改后的论文时,针对每一条意见都写一个回复。

现在有一些会议,也有类似的要求。比如SenSys,MobiCom等会议在出结果那天,给的结果有reject和conditional accept两种。这个conditional,意思就是只有作者按照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修改,并取得审稿人的同意后,论文的状态才会变成accept。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应该怎么处理审稿人提出来的意见。首先呢,我们得知道审稿人的心态。要想知道审稿人的心态,大家就得知道审稿的一些基本游戏规则。

一般来说,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很多期刊对于审稿人的要求里面,有这么一条:如果审稿人在审稿意见里面,提到或者暗示作者去引用一些跟该论文无关的论文的时候,作者可以向编辑投诉。这些规则都是要求审稿人对作者负责,同时也要对期刊或者会议的编辑,chair等负责。

然而,除了这些明规则以外,还有一些很重要的潜规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审稿人不希望自己写的审稿意见,在同行眼里看起来很傻。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点!很多同学们不知道或者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引起很多严重的问题。那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规则是什么意思。

审稿人的心态

其实任何一个会议或者期刊,都做不到100%让审稿人和论文作者的研究领域匹配。在大多数情况下,审稿人的研究方向和论文作者的方向,基本上没关系。

比如说,我是研究人工智能的,我的论文是把一些人工智能的模型移植到手机上。这里面我的论文的核心挑战,就是手机的运算能力远远不如我们的电脑和集群,如何优化和压缩我的模型,就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和创新。然而,审稿人很可能是来自无线网络或者物联网方向的,这些方向的审稿人有可能是做硬件的,他们并没有太多人工智能相关的经验。因此他们很可能不理解我设计模型的创新点和挑战。

可是,作为审稿人,即使他们不太懂我的研究领域,他们依然得给出审稿意见。而且,审稿人会希望自己给出来的意见,能帮助到作者。因此审稿人不希望,自己写的意见看起来很外行。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时候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审稿人的方向的确很匹配,但是由于论文作者写作水平实在差,审稿人没读懂论文到底想做什么。这个情况下,审稿人也会一脸懵逼。可是,即使审稿人没读懂,他大概率也不会承认自己没读懂!而是在审稿意见写上“writing is poor”,然后他会根据他的理解,去提出一大堆的意见。

所以,当我们拿到的审稿意见很奇怪的时候,可以肯定的是,审稿人没读懂我们的论文。这个要么是审稿人不是我们领域的,要么就是我们写的实在太差让审稿人误解了。

但是不管是哪个情况,审稿人都不可能承认他没读懂。所以他们会尽量让他们写的意见,显着没那么傻。

还有一个心态,就是即使审稿人在没读懂论文,或者明知道这个论文的内容太差的情况下,审稿人依然不会写一些言辞激烈的审稿意见。因为审稿人不希望自己在意见里面,批评太多。这种批评性的意见,可能会让编辑或者chair觉得这个审稿人过于苛刻,下一次可能就不找他当审稿人了。

所以,审稿人都会担心“下一次不找我当审稿人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们的审稿意见往往比较温和,然后还会假装自己读懂了。

这就导致很多同学们,在拿到审稿意见的时候,误以为自己的论文真牛逼。实际上,只不过是审稿人顾及情面,不好意思指出来而已。

“审稿人不希望自己写的审稿意见,在同行眼里看起来很傻”,这个心态还导致一个有意思的潜规则,就是审稿人每一轮审稿的时候,只会去看上一轮提出来的意见有没有得到修改,不会提出新的意见。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潜规则。因为如果一个审稿人,在上一轮没有把论文毛病都挑完,下一次补充了一些新的意见的话,就会显得自己上一轮的工作没做好,显得自己很蠢。于是乎,审稿人只会在本轮审稿的时候,针对上一轮提出来的意见,看看作者有没有修改到满意。如果不满意,审稿人会继续针对这一条已经提出来的意见,再做出补充,而不是会去论文别的地方再挑一个新的问题。

基于这一条规则,大家可以推导出一个神奇的推论:期刊的审稿人,应该对于论文修改的要求,是随着审稿轮数的增加,而减少的。也就是说,第一轮我们拿到了10条意见以后,我们提交了根据这10条意见修改后的论文。那么在第二轮意见出来的时候,我们拿到的意见应该少于10条,因为其中一些问题都被我们改好了嘛。

在这个推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令人兴奋的定理:只要第一轮审稿的时候,我们拿到的审稿结果不是拒稿,我们的论文,就会以一个非常大的概率被录用。因为我们只要按照意见作出修改,下一轮我们到的意见一定比这一轮少,那么最终我们就会消除掉所有问题,直至被录用。

当然了,这种现象一般只存在于顶级期刊或者顶级会议。因为只有顶级会议或者期刊的审稿人,才会有脸面。如果你投的论文不是这种顶级的,那么什么样的意见和奇怪的情况都可能出现。

拿到意见后怎么回复审稿人?

在我们明白了审稿人的心态后,我来给大家讲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回复审稿人比较合适。

审稿人非常顾及脸面。所以第一句话一定是感谢审稿人给我们的意见。然后就需要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审稿人会给出这样的意见。因为审稿人在写意见的时候,已经加了滤镜了,也就是说他们真正想骂我们的话是没写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沾沾自喜。如果意见很奇怪,那么大概率就是我们相应的部分写得太差了,审稿人没读懂。这时候,我们在回复里面应该告诉审稿人,我们把这一段重写了一下用以提高可读性。

有的时候,审稿人希望我们增加实验,那么我们就老老实实地加实验就好了。一定要给足面子。

有一种情况稍微复杂一点,那就是不同的审稿人给出的意见有矛盾,我应该听谁的。比如审稿人A说,你应该把你的算法的细节再多讲一讲。审稿人B说:你的算法写得太啰嗦了 ,应该把细节都删掉。这时候我们需要找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帮着出出主意。一般来说,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把算法原来所在的段落进行缩减,然后把缩减下来的算法的细节都放在论文后面的附录里面。这样的话既满足了审稿人A想要获得更多细节的需求,又满足了审稿人B,不想在论文里面看到太多细节的愿望。

典型的错误做法

有三种典型的错误做法:1, 认错。2,大面积的重写。3,避重就轻,所答非所问。

1,认错。有的同学可能看到审稿人一下就指出来自己论文中的一些重大的问题,然后就开始心慌。最后在给审稿人的回复里面,上来就 “I am sorry XXXXX”。这个就太搞笑了。审稿人给大家的意见是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论文的质量,不是为了批评作者的。如果直接承认了,审稿人指出的错误,严重的话审稿人直接可以拿这个理由把论文拒掉。

因此,大家一定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回复审稿人。我们可以说:感谢审稿人提出的意见,我们当时因为XXX这个客观原因,只是做了YYY这些工作。现在我们把YYY进行了补充,从而克服了XXX。这种回复里面并没有认错,但是告诉审稿人我们现在已经把错误改正了。这样一来,论文中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2,大面积的重写。有些同学看到审稿人指出来的问题以后,痛定思痛,觉得自己论文写得实在太差了,于是乎决定重写!这就基本上等于疯了。根据我刚才给大家讲的审稿人的心态,审稿人给出来了一轮意见以后,只会在下一次审稿的时候只去看当初提意见的部分。而对于那些没有提过意见的部分,他们是不太愿意去看的。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重写了很多与审稿意见无关的部分,那么审稿人就不得不在下一轮审稿中,去看大家重写的部分。这就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审稿人的工作量。人家之前不好意思说你的地方,现在你自己送上门了,这不是疯了么?

3,避重就轻,所答非所问。刚才那两个错误,其实还好,不算什么特别严重。但是对于这种避重就轻,所答非所问的回复,审稿人是非常恼火的。别忘了,审稿人顾及情面已经没有在意见里写的很激烈了,如果这个时候,利用审稿人顾及情面这一点,去玩所谓的“高情商”回答,那么就是找死。

我们大家看电视里面,经常有一些明星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不正面回答问题。然后很多时候,这种所答非所问的方式,还被媒体炒作成“高情商”。其实这是行不通的。这种做法,相当于变相承认对方指出的问题。

大家一定要记住,在别人提问的时候,不回答问题而是去绕来绕去,是对别人最大的不尊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