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
第一次听说“物竞天择”还是学习达尔文进化论时听老师讲过这个词,不过当时没有听得太懂,对这个词的理解也只能局限于死记硬背老师讲的话,生物相互竞争,能够适应大自的保留,不适应大自然的被淘汰。
记得老师当时讲的例子是长颈鹿,他说长颈鹿的后代有脖子长的,也有脖子短的,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长脖子的能够吃到更多的树叶,就容易保存下来,而短脖子的吃不到足够的树叶,生存就有困难,长脖子的后代更容易是长脖子,短脖子的可能讨不到老婆,后代能够存下的可能就非常小,通过若干年的筛选,最终在这个世界上的长颈鹿全是长脖子。
与此相对应的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原理,说一个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很发达,反之就萎缩,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脑越用越灵光,不用就生锈。记得那时老师说达尔文是对的,拉马克是错的,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当时有点将信将疑,不过在试卷上我们会写上标准答案,否则就要被考试所淘汰。这也符合“物竞天择”的道理,学生在考场上竞争,各人写各人答案,阅卷老师就是天,他认为对的就给分,认为错的就不给分,咱当然要按标准答案来书写,不会自我淘汰。
刚刚又看了一段康熙晚年诸皇子争夺皇储的文章,突然就在脑海中蹦出了“物竞天择”这个词,这是一个典型的物竞天择的例子。诸皇子为了争夺大殿上的宝座,各自用尽了心机,竞争是相当惨烈,赢者君临天下,败的轻则失去自由重则丢了性命。关于竞争的真相究竟怎么样?雍正上位是康熙的意思还是自己抢到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他上位了,并且上位后的所作所为对于大清而言还是个利好,那就只能说明一点,竞争上岗是一个不错的上岗方式,尽管血腥尽管残酷,但能选出一个强者,这就足够了。
历史上著名的竞争上岗的例子还有二个,一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直接从肉体上把自己的竞争对手李建成和对手的帮手李元吉消灭,兄弟之间闹成这样让人心寒,不过历史证明李世民坐这个位子很合适,大唐基业实由李世民创下的。二是朱棣气势汹汹地带兵把他侄儿从皇位上拉了下来,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这个过程也是死伤无数血流成河,不过历史也证明朱棣做皇帝也很合适。
如果“物竞天择”中物的基数更大一些,让天择的余地更大,是不是就可以选出更好的人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