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价值写作喝彩:比简书钻更亮的,是读者的眼睛
简书改革,很多用户一夜之间被抛入通证体系。
我之前在简书写了一年半,6个月前才开始了解区块链、通证经济。
身兼双重角色,关于简书钻和简书改革,我有一些独特感受想分享给你。
我不奢望给你带来帮助,只希望你不再孤独。
【 1 】没有简书钻的日子:3个第一次
我还记得,2017年初自己因为要交社群作业不得不进入简书。
在这里,我鼓起勇气第一次公开发表文章,现在还记得当初犹犹豫豫、心怀恐惧。
我在《为什么你在简书写不出文章?》一文中,字字句句写的都是自己。
在简书,我第一次靠文字得到陌生人认可。
《只要1年,你也可以“看见”时间——我的时间统计践行史》让我得到太多人关注。之前大半年里,每周我登录简书,都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新点赞、新评论。
在简书,我第一次看到和自己相距万里却经历相仿的人。
在蒋坤元老师文章里,我似乎能看见他小时候用庙改建的小学,能看见他养的兔子和我小时候养的一模一样。我把他的文章分享给我的父母,我们一起读了很多很多遍。
我特别珍惜这些体验。
简书早年有一句:找回文字的力量。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吗?不,我认为这分明是文字的魔法。
然而,我错了。
2018年11月,真正的魔法来了——简书钻。
【 2 】简书钻:两篇上榜文章
简书钻登场,PoC机制试运行,简书平台喧嚣起来。
和很多简书用户一样,我也很焦虑。
我怕自己没权重没收益,怕自己写区块链被敌视,怕简书平台的优秀作者在通证体系下失望,怕简书共识崩塌撑不过去……
毕竟,现在能安心写字的地方,太少了。
直到昨天 @简书钻首席小管家 分析了两篇登上热门榜并获得相对丰厚简书钻奖励的文章。我终于放了心。
一篇是区块链内容平台资深玩家@木木大木木 的区块链相关文章,而另一篇则是文学作品《徐渭的最后一夜》。
两位作者、两篇文章截然不同。
@木木大木木 是我熟悉的资深区块链作者,也是名副其实的简书权重大户,坐拥10万钻,富豪榜稳坐前三。
而简书作者 @KK87 简书钻不及木木大佬的零头。如果只看粉丝数和点赞数,在简书老用户中@KK87和思源自己一样,连三线都算不上(我的文章远不如@KK87,这里绝没有歧视的意思)。
为什么这样一位黑马作者,可以得到和自己权重量不成正比的高收益呢?
因为简书有能识好文的流量节点,也因为简书有足够多的读者。
根据 @简书钻首席小管家 的统计:
《徐渭的最后一夜》的点赞列表中,拥有25414.43钻的 简叔 给这篇文章点了第一个“喜欢”。而后简叔的11万粉丝在简友圈看到这篇文章,纷纷点赞。
同时,这篇文章被收入故事专题,得到一批大V作者点赞,造成二次传播效应(出现在这些权威作者的简友圈,被更多粉丝看到)……最后此文得到了简书平台的前排收益。
我昨天特地花20分钟细读,并赞赏了《徐渭的最后一夜》,真真是一篇好文章。
虽然 @木木大木木 不论平台身份、创作内容、创作风格都和我更接近,但《徐渭的最后一夜》的上榜让我开心。
这不是两个作者之间的PK,而是两种不同创作模式之间的共存。
简书钻,代表简书平台未来的通证(Token)。
在内容平台上,好的通证体系可以激励好的行为,并包容多元化的成果和体验。
在通证体系下,必然会有大量深耕区块链内容的作者进入。
【 3 】新物种:区块链作者
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简书上有一批新作者,在深耕 区块链 相关题材。
我不敢说这里面没有为了刷简书钻而来的羊毛党。任何一个区块链项目都难以杜绝羊毛党。
但其中绝大部分作者,在努力创造价值。
他们其实有大量文章存货,但他们没有依靠复制粘贴分发文章来夺走简书钻,而是在努力融入简书生态,为读者创造价值。
-
币乎热门作者@木木大木木 今早发布《简单分析,助你三分钟明白区块链》;
-
币乎热门作者@饭饭 发布 《1分钟科普 || 看懂 “区块链”,轻松玩简书》;
-
币乎知名大V @听风说币发布《听风白话简书钻——写文篇》;
-
资深测评师、通证经济研究者 @達士通人呕心沥血,精心写就近5000字长文《玩转简书,你必备的极简密码》,并获得了 简叔 的青睐。
我看到之后惊呆了:要知道在其他平台,他们写得可都是 深度分析、项目评测、前沿科技译文!
在简书,币圈大佬们洗尽铅华,写起了浅白的科普。
这很像《神偷奶爸》里面的男主角,手忙脚乱藏起各种高科技神器,笨拙地和三个收养的孩子讲童话故事。
让大家读得懂,用得上,帮大家了解这个世界如何变化,了解自己身处的平台在发生什么,是他们选择新主题的目的。
然而,这样的选择是有成本的。
虽然我参与区块链内容写作的时间并不长,但我深知其中的艰难:拿捏概念、分析数据、解码未来,从来都不是轻松的事情。
何况,这些作者们在其他平台还有日更专栏、有大量读者要每天维护。
每一个区块链内容作者的时间都弥足珍贵。10月份,我写一篇区块链文章的平均时间是5个小时。
同样的精力,他们投入其它平台无疑变现更快,收益更高。
单以 币乎app 为例,许多热门作者一天账面收益四位数并不困难。
为什么这些作者还要来简书呢?为什么要牺牲娱乐、睡眠、机会成本,和1200万用户分享每天区区1万钻(约等于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不能变现的2000元)激励呢?
我不知道他们的答案,但我可以说说自己。
【 4 】内容创作:机会与窘境
我写区块链的四个月里,一手抓写作,一手抓运营。两者消耗的精力五五开。
在必要时,我还要牺牲个人学习和写文章的时间,向运营倾斜。
经过几个月高强度训练,我在成为一个写作高手之前,已经成为半个运营高手。
我真的很期待有一个平台,能让我安心写好文章,不用烦恼其他琐事。
一个内容创作者,永远在寻找适合栖居的平台——为文字,也为心灵。
鹓雏发于南海,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你可能会问:如果找不到怎么办?
找不到,我们就建设它。
作为区块链内容作者,我希望和简书一起,探索更多的可能。
【 5 】读者的眼睛
我选择简书,不仅是因为简书钻,更因为这里有大量优秀作者和数量庞大的读者。
权重只能放大价值,却不能替代价值。
在判断价值方面,比简书钻更亮的,是读者的眼睛。
PoC,Proof of Contribution,基于贡献证明。这里的贡献不是由自己判断,而是由简书的1200万读者判断。
如果你没有权重,目前的收益或许不能代表你,但请坚信:读者眼睛会发现你;
如果你已经有了权重,希望你善用权益,更要敬畏读者的权力。
把盯排行榜的精力,转移到创作上来。
不论你创作的是小说、是游记、是漫画、是区块链......沉淀对读者真正有用的好内容,建设一个凝聚更多价值的、更好的简书,这里才有我们的未来收益。
这是简书钻锚定价值的根基。
把其他作者当成假想敌没有任何意义。
即便你能截获每天发行的100%简书钻,这些简书钻也会因为市场共识不够而一文不值(持有简书钻更多的人,会更关心平台生态,这一点我们以后找机会细聊)。
相信你和我一样,在简书见到那么多优秀的作者、有趣的灵魂。
有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有人手握枪炮,心系玫瑰。
所以我坚信,有人能在简书和我一起,迎接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全文完]
【相关文章】 给你最有用的【新简书攻略】:
为什么你在简书写不出文章?
简书与变现:聊聊“不对称”带来的机会
「干货」如何利用简书钻,提高你的文章收益?
「干货」掘金简书钻:如何精准传播,让更多人为你的文章点赞?
--【我是谁】---
我是思源,一个有故事的简书女子。
喝清茶也喝烈酒,写诗歌也写段子。
欢迎关注我、留言给我,一起遇见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