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基础知识》_笔记_更新中
*海绵城市
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人造城市,转变为能够吸纳雨水、过滤空气、过滤污染物质的超级大海绵,达到降温、防洪、抗旱、捕碳等效应,根本解决人造城市阻绝水与生态的问题,迈向真正的生态与低碳城市。
*硬底化:抑制城市呼吸
1.改造自然
2.利用土地为主
3.改变原有生态
4.粗放式建设
5.地表径流量大增
*自然态:帮助城市呼吸
1.顺应自然
2.人与自然和谐
3.保护原有生态
4.低影响开放
5.地表径流量不变
*海绵城市:四项基本内涵
1.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
1)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
2)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2.恢复被破坏水生态
1)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
2)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
3)推广河长制、治理水污染
3.低影响开发
1)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2)留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增加城市水域面积,人工湿地或者湿地绿化,绿色屋顶,可以节流百分之六十的水流量)
4.通过减少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转变排水防涝思路
1.传统模式:快排,百分之八十排放
2.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
下渗减排可以采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
集蓄利用可以采用:蓄水池、雨水罐、湿塘、雨水湿地
*要保持,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
1.径流总量不变:渗透、存储
2.峰值流量不变:渗透、调节
3.峰现时间不变:滞留、调蓄
水文特征的反应可以通过就是: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措施
*小结
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式,是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1.自然积存:通过,消峰调蓄、控制径流
2.自然渗透:通过,恢复生态、自然循环
3.自然净化:通过,减少污染、改善水质
对水循环利用有一个建设基础
*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第一步:重要生态斑块识别,可以分为,森林草甸,河流湖泊,农田和原野,大多为混合交融状态。
按功能划分,也可以分为,重要生物栖息地,珍惜动植物保护区,自然遗产,景观资源分布区,自然灾害风险识别区,水资源保护区
对水文影响最大的斑块,需要严加识别和保护。
第二步:构建生态廊道,起到对各生态斑块进行联系和区别的功能,通过对于各斑块与廊道进行综合评比与优化去分散破碎的有机联系起来,成为具有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和水生态水资源涵养区,为生物的迁徙提供必要的水资源通道和网络。涉及到调分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
第三步:划定全市域蓝线与绿线
深圳市光明新区为例的话,在生态保护线调整优化的基础上, 划定全区的河道蓝线,全面保护山体、水体、低洼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维持水的涵养性能,实现农村和景城的和谐相处
第四步:水生态系统修复
构建生态湿地
第五步: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的重建和修复,维护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区低影响开发(LID)
1.顶层设计、明确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自然水文条件保护、紧凑型开发指标、提出LID理念及要求
2.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