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投资人已经年薪百万,下班后的几小时,决定几年后的发展
已是2019年下半年了
再过不到5个月
20后就要出生了
他们看90后
就像90后看60后。
比起脱发、耳聋、老花,更具杀伤力的是一句“你都快30了,还…...”
第一批90后真的有这么惨吗?
显然是被夸大了。
在90后奔三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成为职场的主力军,更有甚者快速成长为行业的中流砥柱,成为了人人艳羡的高管。
90后已初露锋芒,实现年薪百万小目标
比方说曾经用3年时间,从一个普通运营做到陌陌运营副总裁的郑毅,2013年毕业的商汤的联合创始人徐持衡,美团榛果民宿CEO冯威赫,字节跳动旗下西瓜视频负责人张楠,多闪的产品负责人徐璐冉......
他们或许是遇到了互联网发展的机遇,选择对了创业团队,但更多的是个人的努力,为了一个或长远或不切实际的创业梦而付出了无数个不眠的夜晚。
而在投资界,90后已初露锋芒。
当我们还在谈论50后徐小平,60后沈南鹏,70后朱啸虎时,90后投资人已经在悄悄崛起,而且投出了不少好项目。
“他们说第一批90后不懂新零售,但是我们投出了猩便利”
-----元璟资本投资经理 郭翌
“他们说第一批90后不懂内容,但是我们投出了B站”
-----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 赵治远
“他们说第一批90后不懂电商,但是我们投出了鲜Life”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AI) 投资经理 杨露茜
“他们说第一批90后不懂农业,但是我们投出了甲加由”
-----星瀚资本高级投资经理 魏坤
这些90后投资精英们真的可以年薪百万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他们背后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在接受别人艳羡目光的同时,可能同样遭受了社会上对年轻投资人能力的质疑,做好一件事不是那么容易的。
学习,让你脱颖而出
之前提及的一位学姐,从四大跳槽到了投行,现在年薪大约30万,在老家给父母首付了一套上百万的房子,月供4千多。
其实学姐大学毕业后和很多金融生一样,挤破头想进四大,但是因为学历背景稍微差一些,选择了进八大内资所工作。之后用两年时间考出了CFA,然后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CFA证书,顺利跳槽进了四大工作。
期间,父母给她在老家介绍了一个“富二代”相亲对象,但是由于两个人的观念不同,学姐毅然决然的拒绝了父母的意思,又在四大打拼了两年,终于如愿跳槽进投行工作,实现了自己“财务自由”的梦想。
尽管投行的加班时间很多,一个月可能只有一两天的空闲时间,但是学姐在吃穿用度上从来不委屈自己,做完一个大项目就奖励自己一个包或者是一件礼物,然后再调整心态重新打拼。
其实,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这样的女生。在学姐看来,这才应该是一个女生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拼搏的一种状态。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到头来全盘皆输。趁着年轻多学习多积累,考一些有用的证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朝你走来。
下班之后的几小时决定未来发展轨迹
如果每天只是朝九晚五,回家吃完饭就是刷剧、追综艺,被蹉跎掉的时光,可能就是你不久的将来用来谈薪资的筹码。
这样的日子也往往过的很快,等我们回过神来的时候,会发现一没学到有用的技能,二没积累够足够的成绩。
那些毕业时GPA4.0的学霸从来不会告诉你的是,人家从大一第一门课开始,就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当所有人都奉行60分飘过的时候,学霸们从来不允许自己低于80分。
对于职场来说也是这样,初期的新鲜感过后,越早醒来的人,越能抓住机会,为未来积累优势。
金融职场对人才的要求是阶梯式的,从小白到可以独当一面,不仅需要工作经验,还要求证书。
曾经的工作领域,除此之外还有证书这一硬性规定。
多少大龄主管们,就因为迟迟考不下关键证书只能多年呆在主管岗位上,证到用时方恨少啊。
俗话说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在金融职场也是这样,有时候只需要看看金融新人们平时的生活就能大致判断出几年后各自的发展轨迹。
那些在工作之余还会主动学习的员工,在多年后会毫无悬念地脱颖而出。这大概也是近些年在职人员考证、考研的人数历年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