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攥住黑暗的人,永远都看不到的阳光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更多,却不愿意将自己已经获得的东西可放手。可是生活常常是这样,如果不舍弃黑暗就看不到阳光,如果不舍弃小的利益,就换不来更大的收入。
1984年以前,青岛电并厂生产的冰箱按产品质量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是那原因就是在那个中国刚改革开放物品缺乏造成时长非常好,只要产品还能用就可以堂而皇之的送出城门,而且绝对有市场,绝对卖的掉,就连等外屏都能够销售的出去,实在卖不了的产品就分配给一些员工自用,或者送货上门半价卖掉。
然而在1985年4月事情发生了,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到投诉性投诉海尔冰箱的质量问题,于是张瑞敏的工厂仓库里去,把400多台冰箱全部做了检查,发现有76台冰箱不合格位置拿货的张瑞敏很快找到检察部,让他们看看这批冰箱怎么处理,他们说既然已经这样就内部处理掉算了。因为以前出现这种情况都是这么办的,加之当时大多数员工家里面都没有冰箱,即使有一些质量上的问题也不是不能用啊,张瑞敏说如果这样的话就是说还允许以后在生产,这样的不合格冰箱就这么办吧,你们检查搞一个劣质工作劣质品展会。于是他们搞了两个大展示,在展示里摆放了那些劣质零件和拉76台不合格的冰箱,通知全厂职工都来参观,员工们参观以后,张瑞敏把生产这些冰箱的责任和中层领导留下,并且问他们怎么办?结果大多数的人意见还是比较一致,都说是内部处理了。
但是张瑞敏却坚持把这些冰箱必须就地销毁,他顺手拿了一把大锤,照着一台冰箱就砸了过去,然后把大锤交给了责任者,转眼之间把76台冰箱全都砸了。
当时在场的人一个一个的都流泪了,虽然一台冰箱当时才800多元,但是员工每个月的工资才40多元啊,一台冰箱就是他们两年的工资。
通过这件事以后,员工们树立了一种观念,谁生产了不合格的产品,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
经过四年的艰苦历程,也就是1988年12月,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市场的第一枚国内金牌,把冰箱做到了全国第一。
如果当年海尔人都串着眼前的利益不放,不肯砸烂那些不合格的冰箱,那么可能就不会有海尔集团日后的崛起,更不会有如今的声誉,可见只有肯舍弃的人才可能获得更多,那些仅仅穿着手里的东西不放的人也只是故不知封得不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