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原创谈古论今岁月拾遗能感动自己的好文章-收录原创好文章专题

【王阳明传略】56 言传身教

2022-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德乐

正德十二年(1517年)

二月,弟子蔡宗兖、许相卿、季本、薛侃、陆澄都在本年会试及第,王阳明在贺信中说:“闻诸友皆登第,喜不自胜。非爲诸友今日喜,爲野夫异日山中得良伴喜也。”王阳明还说,自己虽为巡抚,但四省均设有太监抚镇,事权无法集中,恐难成大事,但一时也无法告病辞任。

在给弟子、南都兵部员外郎黄宗明(字诚甫,号致斋)的信中,王阳明称,日思告病于学无益,只会使心念不专,“何处非道,何处非学,岂必山林中耶?”

季本(字明德,号彭山)以会试第二名中进士,当时已经三十三岁了,但他认为自己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愿入仕,王阳明劝他,他才接受朝廷的任用,后官至长沙知府。

四月二十九日,王阳明班师抵达江西瑞金,传来侄子王正思学业优良的消息,四月三十日,王阳明虽写下《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鼓励晚辈读书须立志,非为肥家。

弟子顾应祥时任广东佥事,在汀漳战役中夹击匪盗,立下大功,却居功不报,将功劳让给福建同僚。他给王阳明写信,欲往赣州看望老师。

他在信中还提及王阳明以前说过的一句话“既饱,不必问其所食之物”,王阳明答复说,单独看这句话有毛病,已经不记得当时具体背景,一定是在特定的论辩情况下说的,但凡说理不容易讲清楚的时候,往往会借助于比喻,如果拘泥于文字,那么圣人的话,也会有毛病,学者观其大意就可以了,治学的关键还是立诚。

王阳明来赣州经过玉山时,薛侃的哥哥玉山教谕薛俊闻风而至,执弟子礼师之。等到王阳明奏凯,薛母又让在家省亲的薛侃带着弟弟薛侨(字尚迁,号竹居)、侄儿薛宗铠等五人前来赣州受学。

五月十七日,徐爱因病去世,王阳明于七月六日才得到丧报,乃和弟弟王守文共致祭文,王华则腾出数间房安置徐爱的妻子、父母。

八月,陆澄的父亲陆璩(字文华,号浩斋)去世,陆澄为奢侈的葬礼风俗所苦,王阳明就鼓励他移风易俗。陆澄又请王阳明作墓碑志。王阳明推辞不得,为墓碑题写“皇明封刑部主事浩斋陆君之墓”,并简略了介绍了陆璩的身份,让刻于墓碑背面。

为此,王阳明解释说,墓志不是古来就有的,古代安葬,“不封不树”,封,即堆土为坟,树,即植树以固疆界。孔子的母亲死了,孔子说:“吾闻之,古者墓而不坟。”墓,丘也;土之高者曰坟。凡葬,无坟谓之墓,有坟谓之茔。但孔子说自己一个走南闯北的人,今后不能找不到母亲安葬的地方,所以就起了四尺高的坟。后来,季札安葬的时候,孔子则为他立了一块墓碑,上书“有吴延陵季子之墓”。这就是墓志的来历。

王阳明启发陆澄说,你有志于圣学,如果成为圣贤,那你父亲就是圣贤的父亲,与墓志比,哪个是对你父亲更好的报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