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丁一
下班等快车时正好到了练习呼吸的时间了,这时我心里开始担心错过车子而不能满五分钟的呼吸时间了,又有可能会因为司机打电话催促而让我心生不悦。突然转念:这就是等车一直以来的状态,今天不再这样了,现在做现在的事情,后面的事情来了再说。之后便安心的练呼吸。
刚练着,儿子就递给我半杯已经被他喝过的奶茶,说:妈妈,你喝吧。
我接过奶茶的那一瞬间,论断开始了:这熊孩子该不会是想讨好我而给我喝剩下的吧?(心里有种说不出的不舒服感觉,或许是不喜欢他的讨好,或许是不喜欢他喝不完了才想着给我喝)
我说:我不想喝。
儿子问:为啥?
我说:我不想喝人家的口水。
这时儿子小嘴嘟起来,手已经快速的把吸管拔出来,调个头,插进杯子里了。他说:这样就没有口水了。
我懵圈了想:艾玛,这也行?我是一脸嫌弃的感受。
我说:那也还是有的。
他说:没有了,哼,我都不嫌弃你,你还嫌弃我。
我们不再说话了,这时闹钟响了,儿子问我是点掉还是划掉。
我说:点掉。(平时我练呼吸都定闹钟,他已经知道我每天有这样的作业了,所以会问点掉闹钟或是划掉闹钟)
经过那5分钟的心理路程和儿子的对话后,我又继续呼吸,呼吸走神时想到:之前儿子接受了同事送的水果时,我让他向同事道谢,他不是很主动和自然的;那我现在呢?我接过了儿子给我的奶茶,我主动自然的向他道谢了吗?不论他是出于什么原因,可孩子想着把奶茶给妈妈喝了,之前我心里的猜测只是我自己的意识,也不是事实,无论事实是什么,我接受了儿子给的东西了,我咋就没有道谢呢?
还有之前在菜市场买菜时儿子单独拿着我的电脑包和他的书包在休息处等候时我从远处看到他在喝奶茶,心里乐着想他会自己找地方休息了。可走到他身边时我看到电脑包和书包都躺在了有明显尘土的地面上,明明有椅子可以放东西!心里一顿火。开始对着儿子训斥了几句,他不乐意把包拿给我,我便强硬他把包拿起来给我。在走的路上我气凶凶的跟他说:我很生气,不要跟我说话!
对于把包放地上的事情,我反观自己,如果放包的人是我的同事或者朋友。我会用对待儿子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她们吗?答案是:根本不会!
对待同事或朋友却是和气宽容的,可是对自己的幼小孩子却是那一番苛责冷漠。我能想到的原因只有一个了:同事或朋友是大人,我需要顾忌大人,害怕大人会对自己如何如何,而自己的孩子是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威胁的。我对待孩子和大人竟是如此的不平等。心里感到好震惊和为自己心寒。
作为妈妈,我没有做妈妈的那份慈爱、温柔、宽容与包容。我为自己的言行而感到羞愧难当,为儿子宽容的对待而感到欣慰和感恩。
我的一言一行被孩子尽收眼底而不自知,能看到孩子身上有什么问题,那就需要把方向转向自己来看,反观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无情的苛责孩子。(现在体会了人家说的育儿先育己的话了。)
走神了这么多,我回到现实中来,微笑着喝着儿子给我的奶茶。然后温和地对儿子说:丁一,谢谢你。
儿子说:为啥要谢?
我说:因为你送给妈妈奶茶了。
一会儿车子来了,我着急的自顾自的往前赶,而忽略了后面跟着的儿子,我还催促他快点儿,并没顾及来来回回的车辆对哈孩子的影响。我看到自己的着急和自顾自,转头拉着儿子的手慢慢过马路,上了车。在车上我与儿子对话觉察到论断时,就想到老师说的:不论断,带着探索的精神去经历。而后,自己的心情和情况会不同。
这几天在经历着分分秒秒的事情中,有时可以在事件中观到自己,有时在事件后才能观到自己。体验中明白了老师说的经历中去察觉,经历后察觉有啥用啊。
是的,在事件中觉察,而后改善。事件后觉察,伤害麻烦都已造成确实没啥用了。事件之后再悔恨那么多,明白那么多,可事件一来,又还是老样子,伤害麻烦继续,又有何用呢?恶性循环着。
慢下来,觉察着、觉知着,让恶性循环减少再减少,让伤害麻烦少又少。如何来做?专注当下!如何专注当下?呼吸训练不可少,不可懈怠!冥想跟着做着!做能做的。踏实、听话、少自作聪明吧。倾力当下,随顺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