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佛教感悟|真实的佛系生活,和你想的不一样
我是格格,是一名佛教徒。2017年1月1日,我在龙泉寺皈依了,就是传说中的佛系青年。
2017年12月,新世相的《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刷屏了。“佛系青年”这个词当时刷遍了朋友圈,火遍网络。
“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但是,作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我想说,真实的佛教徒过得佛系生活,并不是这样的。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龙泉寺皈依后,我生活发生的一些变化。
01为什么皈依龙泉寺?
据说,能够皈依龙泉寺,是和龙泉寺有着宿世的缘份。仔细回想一下,我和龙泉寺的缘份,是缘于我和樊登读书会的缘分。
我加入樊登读书会后,听了樊登老师所讲的《次第花开》和《透过佛法看世界》这两本佛教书后,感觉很喜欢,就下单买回来读。
读得时候,我获得了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心生欢喜”。
因为我有每天读书的习惯,这几年每年读书100多本,所以,我在读这两本书时,立刻就明白了我与佛教的缘分。从来没有哪一本书,能让我产生这种奇妙的感觉。
后来,特别巧,樊登读书会又组织了一次去龙泉寺参观的线下活动。当时,我甚至都没有听说过龙泉寺。
但是,去了之后,我一下就喜欢上了龙泉寺。我喜欢它那种清静、没有商业氛围的感受。
当时,带我们龙泉寺参观的樊登读书会员工叫晓娟,她已经在龙泉寺皈依了。也是通过她,我正式成为了龙泉寺的一名义工。
在2017年1月1日,龙泉寺召开一次义工的线下会议,我就报名参加了。当时,是我第二次来龙泉寺。去了之后,我发现,当时寺里下午有皈依法会,我就毫不犹地报名参加、正式皈依了。
皈依后,我发现好多朋友不理解皈依是什么意思,以为我出家了。亲们放心,我现在还贪恋这红尘俗世,并没有出家呢。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皈依佛法僧。皈依佛门是正式成为佛教信徒的一个手续,具体包括参加皈依三宝仪式,然后领取皈依证书。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
简单说,皈依三宝不必出家,出家必须要有皈依。皈依后并不意味着要守戒律,比如大家担心的还能不能吃肉,能不能恋爱,都是可以的。因为受戒还需要其他的仪式。
所以,简单说,皈依,只是代表我在宗教信仰上是信仰佛教了,其他的一切日子照旧。
02皈依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但是,皈依后,生活确实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和之前变得不一样了。总的来说,就是我的心境和之前不一样了,生活变得更美好了。
一提到佛教,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心经》了。王菲还唱过一首歌,就叫《心经》。
《心经》开篇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佛教里有“六波罗蜜”。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也信佛教。现在,我想结合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这书中,对“六波罗蜜”的解释,来谈一下佛教对我生活的影响。
在修佛的道路上,要接近开悟的境界,就要实行“六波罗蜜”,这是菩萨道,是磨炼心智、净化灵魂不可缺少的修行。
“六波罗蜜”主要有以下六项:
(1)布施
所谓布施,就是要具备为世间、为他人的利他之心。
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要有这样善良的心。稻盛和夫先生在他的“六项精进”中,也说要“积善行、思利他”。要为他人谋利,对他人有怜悯之心。
反思一下自己,我也是在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热心帮助身边的朋友,不管这个人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比如,帮别人找工作、解答别人的生活困惑等。
最近,我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公益项目,叫“格格早起成长营”。
9月,我有幸在简书大学堂-无戒365训练营,做了一次分享课。
没想到,分享意外地迎来了好评如潮。好多人在听过我的分享课、或读过我的分享稿后,都纷纷给我留言,想和我一起早起打卡。
于是,在十一之后,我就发起成立了“格格早起成长营”。
在这个成长营里,我不仅组织大家早起打卡,还带着大家一起读书、写作,并分享我成长的经验、方法。希望用这种方法,帮大家更快地成长。
其实,之前我发起过两个社群,一个是读书群、一个是英语群,但都是为了自己。读书群是我想在新东方办读书,英语群是为了找人和我一起学英语。这是我第一次,为了别人,发起成立一个社群。
在我看来,成立这个早起成长营,也是一种布施,也是我在努力践行“积善行、思利他”。
(2)持戒
说的是一个人所不可为的恶行,强调遵守戒律的重要性。
人类必须自我抑制烦恼,控制自己的言行。将贪婪、猜忌、嫉妒、怒恨……这些烦恼、欲望抑制的本身,就是持戒。
(3)精进
所谓精进,就是全心全意应对任何事情,也就是指努力。用稻盛和夫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一、从学习的角度来说,皈依后,我开始学习佛教知识
寺里本有学佛小组,组织皈依者定期进行学习。我由于工作学习任务比较重、特别忙,一直没去参加学习。这也让我一直心生愧疚。为此,我特意买了N多本师父的佛学书,认真学习。
很多个清晨,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我都是清晨5点就早早起床,静心看书了。一本本书如饥似渴的看过去,让我对佛教知识有了一些非常粗浅的认知。
二、从工作的角度说,精进就是“拼命工作”,把工作当作修行
“拼命工作”其实就是磨炼心志、净化灵魂最有效的方法。
我自认对工作非常努力。自从转岗之后,我为了把工作做好,牺牲了很多的个人休息时间,去上各种线上线下的课,读各种工作相关的书,学习工作相关的技能。我还参加线下活动去链接人脉,希望能够对工作有帮助。
在下班之后,我还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坦白讲真的很辛苦、很累。但是看到学到的知识,能够有助于工作,我就觉得,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4)忍辱
“忍辱”就是忍耐、坚忍不拔。人生就是诸行无常、充满苦难。忍受这苦难的人生,就是“忍辱”。
每个人都会面临许多问题和烦恼。比如,在公司工作不开心等,也可以叫“苦难”。拼命忍住这类“苦难”,不被“苦难”压垮,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这类“苦难”,忍住“苦难”,就是“忍辱”。
“忍辱”,让我每次和别人发生冲突后,我都会进行反省。
即使明显是对方的蛮横无理、甚至无理取闹,我在一时控制不住情绪,与其发生冲突后,仍然会深深地自责,觉得自己不应该失了内心的平和与人争执。好在一段时间的修行后,我已经能有意识的去控制情绪,有些许的进步了。
另外,“忍辱”也让我能更加感恩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佛教中有一种说法,是说,你身边的都人是菩萨,都是来度你的。
在佛教经典中,关于佛陀和提婆达多有很多的故事。
其实,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提婆达多就是佛教中的坏分子,反面典型,处处和佛作对,他们是生生世世的冤家对头。
但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他第一个想起并感恩的人,不是他的父母,不是他的老师燃灯佛,不是任何人,而是提婆达多。
因为,如果没有提婆达多,佛陀就不能圆满六波罗蜜,就不能具足四无量心,就不会成佛。
佛陀甚至明确地告诉大家,提婆达多的真实身份是另一尊佛再来。
佛陀说,如果没有提婆达多这样的善知识,我不会觉悟成佛。提婆达多是善知识,他作为冤家和我纷争,才能显现我觉悟的功德。
由此可知,提婆达多并非与佛陀有仇恨。其实,在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路上,提婆达多属于逆增上缘助道的人,生生世世都来帮助佛成就道业。
所以,我也会感谢所有给我设置障碍的人,感激所有打击我的人,感恩所有让我痛苦和烦恼的事。因为,正是他们,来帮我修行的。
(5)禅定
在喧嚣嘈杂、忙忙碌碌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时间追逐,没有工夫深刻思考,每天步履匆匆。
不一定非要打禅或冥想。但是,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使心灵宁静。
(6)智慧
通过以上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个修养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宇宙的“智慧”,即参悟的境界。
显然,参悟的境界离我还非常遥远。
但是,学佛之后,我内心就像是多了一个看世界的镜子。通过这个镜子去看这世间万事万物,能让你不再执著,更加善良、更加精进、更加平和。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精进,努力修行。
希望,因为我皈依了佛教,不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也给周围人的生活,带来许多的温暖和光明。
感恩~
【无戒365训练营第26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