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山夜话随笔散文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赏词:千古绝唱《忆秦娥》

2018-11-13  本文已影响403人  江雪阁
赏词:千古绝唱《忆秦娥》

打开词史,有一首词堪称千古绝唱,那就是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忆秦娥》写的人不多,不像《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等词牌那么常用,主要是该词牌的词境难以达到,难以超越。唯有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超越了李白的意境,写出一代伟人的气魄。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万簌俱寂,玉漏沉沉,忽有一缕箫声,采入耳际,幽幽咽咽,轻绪柔丝,如曲折泉流,又如冰滩阻涩。一个“咽”字传尽箫声的如怨如慕,如诉如泣的神韵。秦娥梦——断——秦楼月。断,不是自然梦醒,而是突然惊觉,是什么让她猝然梦醒,是箫声,是月色,还是梦中离别呢?箫声怨咽,已不堪闻。素月凝霜,孤枕独眠,显示寂寞满怀。梦中之情,一次次回放㶚陵泣别,更是碧柳心惊。此箫、此月、此梦、此柳,皆为此情而生。

春柳为送别之时,清秋为望归之候。几度春秋,盼归期有讯。又到重阳登高节,登上乐游原,四眺无际,向西一望,咸阳古道,直接长安,送客迎客,车马络绎,此中应该有驿使传递佳音。然而自晨及昏,从春到秋,音尘断绝。“音尘绝”三个字,直如雷霆万钧,直击人心。独立西风,满目所见,夕阳残照,汉家陵阙。从个人的伤怀悲秋引发到国家的千秋更替。前尘往事埋葬于心底,良人不归,汉陵长在。展现出阔大,崇伟,悲壮的意境。

忆秦娥(李之仪)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这是一首步太白韵的抒情小词。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流云。一个“咽”字传出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用“洗”字好像山头月是霜风洗出来的,霜风暗含一个“云”字,霜风用云擦洗山头的月,使月亮显得风外皎洁,如果霜风不洗,也许就是月亮只能躲在云层背后。下句的云归云别的主语是山月,一送一迎,写出月下白云舒卷飘动的生动形象。

下片写情。词人触景生情,怀念帝乡之感油然而生。“凌歊”是词人所在之贬所,“双阙”是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之所。词人被贬至凌歊,僻居荒隅,远离朝廷,盼望朝廷下诏起用。盼望的结果是音尘绝,望中唯见“帆来帆去”。他的这首词虽然用笔精巧,也有奔腾的感情,但总以淡雅出之,词的立意并不是太高。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啼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上片写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西风烈,“烈”字既是西风的强烈,也是战斗的激烈,读来惊心动魄。雁叫声声凄厉,霜侵晨月寒彻,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时刻,红军长征壮怀激烈,嗒嗒的马蹄声和呜咽的军号声,暗示战斗的不利,“碎”和“咽”饱含作者的心情,用拟人化手法,凄厉悲壮,用字精准。

下片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展现出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关山漫漫,长路艰险,阔步前进,从头超越,英雄豪气和必胜的信念力透纸背。最后站在娄山关之巅,看万里江山,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和李白的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境同样地博大苍茫,又更多一层英雄和壮美之气势。

忆秦娥是四十六字的小令,特色:一是开篇三字声音短促:“箫声咽”、“清溪咽”、“西风烈”接着七字长句,声音慢调悠长,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二是上下片各用四字句煞拍,力重千斤。如“灞陵伤别”“汉家陵阙”“喇叭声咽”“残阳如血”。三是上片重写景,下片重抒情,最后把胸襟放宽,形成雄浑开阔的意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