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饭这场打不赢的仗,怎么才能不受伤?
1
一眨眼,葡萄干就到了要加辅食的年龄。
作为一位坚持纯母乳喂养近200个日日夜夜的老母亲,我这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为了大儿子即将开启的美味世界大为兴奋。
只可惜,葡萄干小盆友一点也不给面子。
不喜欢勺子,不爱吃泥糊,不愿意张嘴。
恩,傲娇极了。
要知道,在每一次把盛好辅食泥的勺子递到他面前之前,老母亲我都是折腾了许久。
一根新鲜的胡萝卜,需要洗净,去皮,蒸熟,切块,打成泥,晾凉,然后再把这“不够大人一口”的量的新鲜胡萝卜泥,糅合以我满腔的爱来到葡萄干面前。
再折腾也没有什么,只要你吃的开心,妈妈在所不辞啊。
唯一受不了的就是,当为娘的一遍又一遍打起百分百的勇气和耐心凑上前,却一次又一次的被紧闭的小嘴和皱起的眉头拒绝时;
当眼睁睁的看着精心准备的食物,从热变温再变凉、从原本最适合吃到不得不放弃喂食时,我真是郁闷极了。
郁闷到了顶点,开始有点恼火。
马上就要到爆炸的临界点。
2
我们做家长的不禁开始发问,“孩子这么小,应该我喂他吃啊”;
“我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食物,营养又科学,为啥就是不爱吃呢?”
那么,错在哪里呢?
究竟是宝宝拒绝喂食错了,还是我们非要主导孩子进食错了?
很多宝宝最初吃辅食的经历,不仅仅对于父母,对于宝宝自己,都是很不愉快的经历。
父母想要喂食的这个想法,多数来自于身边人的先例,长辈的教导,以及自己理所当然的认知。
从孩子一出生到终于可以加辅食,我们习惯给自己设立起看似合理的框架和顺序,“米粉-泥- 粥 - 块状食物- 正常的饭”;
宝宝发育尚未健全的消化系统,还有他们稚嫩又不熟练的操作技能,都让我们“当仁不让”的拿起勺子,奶瓶,叉子,等各种五花八门的辅食器具,在我们认为应该吃的时候,强迫主导孩子去摄入我们认为应该摄入的量。
宝宝不吃,我们认为是挑食;
宝宝吃得少,我们开始担忧饿了怎么办;
宝宝不在高脚椅上坐,我们索性抱到怀里;
再不行,就给个玩具,看似在转移注意力,趁其不备,然后一勺子“塞”进嘴里。
随之而来的是,宝宝的错愕,被动接受的挣扎,以及,父母对自己方法奏效的得意和认可。
那我们有没有反思过,这样子究竟对不对呢?
3
事实上,现在七八个月龄左右的孩子,出现了不爱被喂的情况,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了。
再早一点,六个多月,你会发现,他们的本能之一就是去“舔”各种东西。
能吃的,不能吃的,小玩具,绘本,布条,床品,甚至纸抽,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对象。
我们喝水习惯用的水杯,次数多了,宝宝都会不自觉地在每次我们举起水杯时,身子也开始凑上前,伸着小嘴,想要尝试着学习我们的样子。
假如我们允许他们尝试,甚至都可以自己真正喝上两口。
一根香蕉,一块胡萝卜,一口南瓜泥,对小宝宝来说,其实也无大异,只是几种颜色鲜艳的物品罢了。
至于能不能吃,什么味道,吃了对身体如何,他们不知道,不怯懦,也不在乎。
但是,与牙胶不同的是,我们作为家长的,大多出于“孩子太小”或者“会把家搞脏搞乱”的顾虑,人为的对他们原本具备的自我探索食物的本领,进行了阻止和干预。
他们本能的盯着我们的盘子,想要伸手感受我们正在进食的食物,对这个世界上形状味道各不相同的蔬果充满了好奇,却往往得不到我们的允许和重视。
而过多的泥状食物,不仅仅对影响原有的牙齿和肌肉咀嚼功能的发育,对于两三岁宝宝的发音和讲话甚至也有负面的影响。
4
不得不承认,喂食的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堪比一场小型拉锯战。
战况在我的不断试探、进攻和葡萄干小朋友的不断拒绝、挣扎中反反复复。
这可惜,这是一场怎么也打不赢的仗。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当妈妈的非常辛苦又有挫败感,当宝宝的似乎不享受、不需要这份帮助。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和查阅的大量资料,在此跟大家分享另外一种适合宝宝进食的方法:
BABY-LED WEANING(宝宝自主进食)。
就像宝宝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抬头、翻身、爬行和站立一样,他们完全有能力来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已经准备好。
父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的只有两个:
给他们自主探索的机会、给他们安全营养的食物种类。
以下是宝宝自主进食提倡的做法:
* 就餐时间,宝宝跟家庭成员一样,在餐桌前做好准备* 一起用餐;
* 从一开始就让宝宝自己喂自己,而不是大人用勺子喂。避免出现对勺子反感、进而抵制进食的情绪。
* 由宝宝决定自己吃什么、吃多少、用什么样的速度进食。
* 只要宝宝想喝奶,他可以自己决定母乳或配方奶的奶量。
* 鼓励宝宝探索食物,只要他自己有兴趣。
至于他只是抓着食物玩,还是吃,刚开始都没有关系。
试想一下,吃饭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宝宝虽小,他们同样需要一个轻松愉悦的进食氛围。
又有哪一个成年人,愿意被绑在餐椅上然后被迫吃勺子里的食物呢?
喂饭难,那就放手让宝宝自己来吧。
相信他,可以的。
剩下的,我们只是做好收拾残局的准备就够了。
毕竟这才是最具挑战性的。
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