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月亮到月球|从意象到科学的转变

2019-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星菏
月亮到月球|从意象到科学的转变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诗人眼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因此月亮一直是描写思乡,离别的意象。

月亮到月球|从意象到科学的转变

      中国还有关于月亮的传说,比如在月亮上有后羿的妻子嫦娥,她因为吃了长生不老药飞天成了神仙,不过虽然居住在月宫中,却是寂寞的,她只有月兔相伴,常常后悔偷吃神药,没能和丈夫相守。中国古人因为喜欢用月亮寄托相思之情,久而久之,月亮成了他们的朋友。比如,”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们还有元宵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来用月亮的团圆期盼家人的团聚,满月承载着团圆圆满的含义

      古人因为车马很远,书信很慢,所以寄予思念于月亮。而月亮的阴晴圆缺正好与人的心境相连,久而久之,月亮在中国人心里成了特别的意象。 

月亮到月球|从意象到科学的转变

     在近现代科学的发现之前,人们心里一直相信月亮上有嫦娥。然而,科学告诉了我们月亮其实是地球的卫星,叫月球。

      几亿年前,地球与一颗叫西娅的行星相撞,西娅被击碎,它的残骸逐渐形成球体,成为了地球的卫星月球。地球也没能独善其身,地球被撞地有了23度的倾斜角度,从原来公转一年410多天,变成了365天。

      对我们的内心来说,不管月亮是原来有嫦娥居住的意象月亮,还是被科学证明的月球,她永远是我们寄托思念的moon。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