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不需要理由随笔历史有意思

古代开除学生,老人要请学生喝酒,天子要三天不杀生

2020-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张保富

在现代,由于很多学生不服老师管教,或者做出很多不尊师重道的事情,会面临学校劝其退学,情节再严重点就是开除学生,甚至计入学生档案。

古代本来上学的人不多,凡是能上得起学的,大多是非富即贵的子弟。

这种情况下,老师开除学生的事情就少得多了。然而事情总有例外,古代尽管学生不多,仍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让老师忍无可忍,只好开除他们。

然而,开除学生的礼仪,还是颇为繁复的。处罚也极其严重,档案要背一辈子。

1.不尊师重道者自古有之

在西周,学校一边包括乡学和国学。

这两个学校,包含着两种身份。

第一种乡学,学生大多是中产阶级家庭,家里有点钱,或者家里有公务员的。这些子弟的基础很广泛,毕竟相比于皇亲国戚来说,太多人高攀不起。

第二种是国学,其招收的学生以王室子弟和贵族子弟为主,这比现代的贵族学校要贵族多了。这种人由于身份高贵,对老师的态度,就不一定了。

无论是乡学还是国学,肯定有一些学生,就喜欢上课捣乱,接老师话茬,不开心的时候,甚至打骂老师。针对这种孩子,老师唯一要做的就是 ,开除他们!

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前段时间学生打老师的事情引发这么热烈的讨论,就是在普罗大众的心里,学生天经地义的要尊敬老师,你要是打老师,肯定大众接受不了这个事情。

然而西周是很讲究礼仪,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如果学生实在过分,有以下讲究。

乡里有威望的老人,要过来请学生喝酒,或者进行一些威慑;第二种,天子还要做出一些事情,表示强烈不满。

2.请学生喝酒

有威望的老师,比较正规的说法是耆老。这些人在新闻学里面叫做意见领袖,有气场,童叟无欺,铁骨铮铮,顶天立地,是非常受人爱戴和尊敬的人。这种处理方法,是针对乡学的学生。

得知学生要被开除后,老人要摆一桌酒菜,让学生过来吃饭喝酒。当然,这顿酒可不是那么容易咽下去的,吃的过程中,老人要和你聊聊人生,谈谈理想,思考一下将来希望对社会有什么突出贡献。

在此之前,老师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那是小错误。若是拒不改正,或者犯错误比较严重,老师要报告上级,现在来说应该叫乡教育管理处。

乡里会派专人给学生进行感化教育。

感化教育,是两种形式。一种是“射礼”。

古代男子不会射箭,是一件遭人嘲笑的事情。因为古人尚无,所有男儿必须要弓马娴熟,君子六艺,要样样精通才像话。这个射礼,就是用尚武精神进行批评教育。

后来有人曲解了,以为要揍学生一顿,用尚武精神,拿起皮鞋,对学生感化一番。

现代不提倡体罚孩子,古代也不提倡。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干苦工,当劳力,被别人管束,没有自己的自由和时间。只有通过老师的教导,自己才能走上正途,才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和前景。

另外一种形式,叫“饮酒礼”。

这个饮酒礼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心灵攻击。在这个仪式当中,此前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很多已经封官了,或许在县里当着不错的公务员,工作非常体面。这时候,这些优秀的学长会穿着官服,来端茶倒水,目光直视着学生,要“敬”他一杯。

这些学长很多已经身居高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气场自然强大。平时学生见了他们都要恭恭敬敬,这次居然学长亲自来当服务员,给自己端茶倒水,有几个人能坐得住?

一般情况下,这些坏孩子见到这种情况,就开始痛哭流涕,表示自己绝不再犯,以后改头换面,好好做人,当一个三好学生,报效祖国,为乡里争光。

然而事情总有例外,有一些学生就是冥顽不灵,脸皮厚如城墙,拒不悔改,该怎么做呢?

乡里的老人,会把学生的学籍保留着,提取出来把他调到另外一个学校上学。一般学生在一个学校称王称霸,有校园霸凌的嫌疑,是因为他在那个学校人缘比较广,离家近,把他调到另外一个学校,会老实很多。如果还不听话,那尚武教育和饮酒礼就再来一次。

如果这学生还不听呢?完全不是上学的料,该怎么做呢?

西周还要进行第三次教育,把这些学生放到村里,就是那种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去居住一段时间。让他们体验一下,不好好上学,以后的出路就是在村里打土坷垃,种地,夏天被蚊子咬,冬天冻成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一般学生经历这第三次教育,知道底层人员生活有多么不容易,也就改过自新了。

然而经过这三次还是不行呢?

话说“事不过三”,这三次机会还不把握,说明学生无可救药,就把他彻底放弃,果断开除。并且开除之后,这个学生终身不得再去学校上学,甚至会被遣送到偏远地区,不得返回家乡,省得给家乡抹黑。

注意,这是永久性的,要在个人档案里背负一辈子。

3.贵族学生的批评教育

上面是乡里对学生的教育,还算是挺人性化的。下面是国学子弟,开除学生的话,会惊动天子。程序是,老师开除学生,要层层上报,直到惊动天子为止,然后由天子决定,这学生到底还要不要,是不是真的要开除。

当然,一般情况下,天子不会被惊动,但事情总有例外。

由于这些学生家里都有着一定的背景,有不服管教的学生,老师会比较慎重,实在过分了,就把事情写好,呈上去,请上级过目。

如果有拿不定主意的,大多会递到三公九卿那里,让他们审核一下,到底还给不给学生机会。

为了不把孩子一辈子给毁了,大臣也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是绝对不会像乡学里那样,又是威慑又是喝酒的。

毕竟这些王子们,你再威慑,他们也知道你不敢打他,你给他递酒,他端起来就一饮而尽,让你干生气!

等到大臣批评教育过了,学生如果不悔改,周天子就要亲自出面,再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周天子不会亲口给他苦口婆心的劝说,而是三天不杀生,三天不摆宴席,来抗议这学生的不服管教,让学生家长领回家看看,把“本天子气成啥样了”!

若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处分和乡里一样,把那孩子遣送到偏远地区,一生不得返回家乡,终身不得再进学堂。

欢迎读者关注@旧人新说

和@新语说古今

看更多精彩故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