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需要妈妈的“无微不至”,而是“适时而至”
“妈妈是只怪兽,我讨厌你!”当6岁的女儿哭着大声冲我说出这句话时,我脑子“嗡”的一声,悲恸、愤怒、后悔、无奈……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只知道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流下来了。
因为女儿早产,从小住院,老公常年在外地,为了更好的照顾女儿,我毅然辞掉了工作,为了女儿的教育,我心甘情愿的当上了全职妈妈,觉得只要她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女儿的照顾,我自认为已经尽我所能做到了最好,无微不至。生活上,尽善尽美,因为她经常吃药胃口不好,我照着网上的食谱,总是变着花样给她做吃的,甚至还搭配各种好看的盘子,食物造型;每次生病,我更是跑前跑后,寸步不离,她难受耍脾气的时候,经常成夜不能合眼;教育上,从她两岁起,我就开始给她读各种绘本,我还买了各种育儿书,来研究她的心理,以便能更好的理解她,改善自己的不足。
可我换来了什么?双方父母的奚落:“孩子太黏你了,什么事都依靠你,太任性。”老公的责问:“我觉得孩子的教育太失败了!”自己的歇斯底里,不经意对女儿展现出的不耐烦,过度保护,长久压抑的反复爆发。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把青春献给了家庭,我把宝贵的时间付出给了孩子,我花样年纪干了个羞于启齿的“家庭主妇”职业,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局。就好像我精心自导自演了一场电视剧,到头来却没有观众来捧场,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
在女儿的这次“吼叫”后,我找到了根本原因。那就是这些年,我总是陷在“为什么”的漩涡里,束缚了孩子,也逼疯了自己。为什么我事无巨细的照顾孩子,孩子还是经常生病?孩子为什么我作为这么重要的母亲角色,陪伴了孩子,孩子却没有一个好的性格?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书,还是教育不好孩子?为什么我明明全身心的付出于家庭,却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我每天都在问自己为什么,假装过得快乐,无时无刻不在彷徨,迷茫。
有时突然会想,难道我要一辈子这样吗?孩子终于慢慢长大了,她性格很好,成绩优秀,走上了人生巅峰,之后呢?她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日子过的顺风顺水,那我呢?欣慰的在她身后带着慈母般微笑的满足?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吗?一辈子柴米油盐,一辈子家长里短,一辈子的幕后工作者?我的一辈子到头来就换来一声家庭的感谢,甚至理所当然,然后就完结了?等我人生的最后时刻躺在床上,脑子里一片空白,回忆不起自己这辈子都干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
女儿的这声“怒吼”把我彻底吼醒了,我知道,我该退出了。她已经不再是我身后的跟屁虫了,已经不再是唯我是从的小人儿了,已经不再是总觉得“妈妈你好棒呀”那个懵懂孩童了,她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自己的选择,我过多的参与只会限制她的思想自由,阻碍她的自我成长,不仅她感受不到我对她的爱,还让她心生厌烦。
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去爱。爱家,爱自己。我要做的已经不是护航者,而是启明灯了。充实自己的生活,不再总围着孩子打转,努力提升自己,找到对自己人生有所裨益的事。在孩子需要我的时候,我可以立刻以正确的方式出场,华丽又不失风采,这才是孩子需要的妈妈,我需要成为的自己。其实,孩子一直想要的,并不是无微不至的妈妈,而是适时而至的妈妈。
我的这部长年连载的家庭电视剧还在上演着,也许它上半部很糟糕,但我会努力,让下半部精彩一些,如果故事的结局还是不尽如人意,那我至少该做的都做了,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