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离家出走”的你还愿意回去么?

2018-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紫菱白野

1.

贴吧上有人说,高中毕业后的同班同学里,只有两个人留在了本地,大部分人都去了南方的城市。

那时我们还在上学,打打闹闹说家乡有什么不好?熟悉的风景和街道,熟悉的口音和生活,爽朗热心的家乡人。每天回家就可以看见父母,吃上热乎乎的饭菜。说不完的优点,又何必跑那么远!是为了“享受”外面拥堵的交通还是听不懂的外地话?

现在想想,我也想离开家乡。

不是家乡不好,可能我们已经长大了。为了生活,为了吃饭,也为了活的体面些。一半为了希望,一半迫不得已。如果我能解出生活这道复杂的难题,也不会纠结着不知该去哪里。

2.

一天24小时,除去工作和睡觉,好像没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从这一方面来看,工作尤为重要。而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工作,真的就是找到了快乐的源泉。

大四的时候我去过大连实习,毕业后去杭州工作,最近辞职后突然就想家了。于是收拾东西回老家,想着在离家近的地方找个工作应该也不错。最后卷铺盖来到了沈阳。

东三省的互联网工作不多,更别提服装类的产业,基本为零。只能零星的几个简历投过去,偶尔换来几个面试,和HR聊的也不是很愉快。

有的公司HR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见面就问对他们公司了解什么,主营业务和工作内容,似乎都要一清二楚,还要满满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胜任公司里一个最基础的助理岗位。看到简历先是讽刺,看到作品就说一点不专业,不规范。你硬着头皮问问哪里不专业,是作图比例有问题还是标注不正确。人家只是仰着头说一句,你不会自己想啊!而这样千难万难求来的工作,也许只有2000块一个月。

这让我想起之前的面试。南方的很多公司都是基于很平等的基础上来面试的,面试是双向的了解和选择,而不是谁有求于谁而出现的高低失衡现象。我们在投简历的时候当然会研究一下要投递的公司的主营业务,但对于某个部门所要做的工作也许并不那么清楚,而一些小公司,更是查不到。毕竟网络不是万能的,没有入职的人永远都是道听途说。这时HR通常都会介绍一下公司,再了解一下面试者。面对过往的简历和作品通常也不会一味地讽刺而说不出所以然。

我们不愿意接受大城市拥堵的交通,熙熙攘攘的人群,陌生的口音和雾霾的环境。但我们更无法接受一个养不起自己的工资和一潭死水的工作环境。也许这,就是一些人离开的原因。

3.

习惯了骑路边单车的我,却不太敢在北方骑单车。时有时无的自行车道本就尴尬,有些道路的人行道还和自行车道混在一起没有隔开,只留下一个小小的狭窄的路边,画着一个自行车的标志。但因为那边路不好走,又断断续续的,骑自行车的人往往都在人行道上呼啸着飘来飘去。走在路上的时候,我都害怕被车子撞倒,不单是自行车,还有那些丝毫不礼让行人的汽车,同样让人头疼。

自行车道,绝不是随便找一条路画一个标志就能解决的事情啊!路是每日出行的必经,也是人身安全的保障。

说到这,就不得不夸一夸杭州的自行车道。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红绿灯也很清楚。和汽车车道中间隔着绿化带,安全有了很大的保障,汽车也都礼让行人。虽然偶尔也会有占道的现象,修路的地方自行车道也会很狭窄。但整体来看都很完善。这也是选择自行车和电动车出行的人比较多的原因之一吧,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4.

我爱我的家乡,顺便也热爱着整个东三省。听到这里人说话的口音,就异常的舒服。我不愿听到任何人说他的坏话,也不想任何人对他抱有偏见。

就像坐火车从南方到北方的路上,两天一宿,我听着卧铺旁座位上的一个做钢铁厂的老大爷说东北人坏话说了一路。似乎给人的印象都是泼辣的,无能的,不求上进的。甚至举例子,说服装厂里做活仔细漂亮的都是南方人,糊弄了事的一看就是东北的。

东北自然没有他讲的如此不堪。但是他能用两天一宿来数落东北人,可见这种印象是多么的根深蒂固。我很愿意听别人讲自己的成功故事,每个人的成功都值得别人为他高兴喝彩,但在你为自己感到骄傲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懂得尊重别人,尤其是不要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发表评论。

我们热爱这片土地,却又不得不承认,这里有很多的不完美。他还需要成长,像我们一样,需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算今天我们“离家出走”了,也期待着有一天,能回到这里,看到更好的家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