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

2024-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糊涂啊

观察点如何确定?

课堂观察犹如“男生逛街”,出门前就想好了要买什么。如果你想去观课,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要明确“观此课什么”(观察点),观由心生,你想都没想到,怎么能看得到呢?!关于观察点的确定,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谁来定?确定观察点的人有三种:观察者、上课者、观察小组。二是观察什么?这完全取决于个人或观察小组的需要。但无论如何,如上所述,确定好的观察点要具备至少三个特征:用问题的方式来呈现,问题指向必须明确,符合观察者的能力(可把握的)。

对熟练的观察者来说,自己想“观此课什么”是清楚的,因为他有自己对课堂的概念性理解,但对新手而言,由于自己没有建构起课堂的概念性理解,通常不明确自己到底要观察什么,为此,我们专门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以便于帮助形成课堂的概念性理解,明确自己可把握的、有意义的观察点。如:我想从课堂中的“学生学习”这一维度中,选择“自主”这一视角,观察“在该课中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几分钟?”也许有人要问,一堂课要观察68个点啊?!太复杂的吧!不是的,对新手而言,一次只要一个观察点。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是课堂的概念性或理论

框架,它告诉我们课堂是非常复杂的,充满着丰富的信息,我们不要“无知者无畏”去观/看整堂课,而是要把自己当作“盲人”去摸课堂那只“大象”,以了解课堂“真相”。

68个观察点是为大家提供了一种观察角度,涵盖了教学的各个方面,大家可以在这个角度下确定自己的观察点。

观察点确定好后如何开发观察记录工具呢?

确定了观察点,就好比你去逛街想买什么。你如果仅买几双袜子,带个小包即可;如果想买很多样东西,则需要准备一个大包;如果买大件家具,可能还要开车去……小包、大包、汽车都是因为你想买什么而准备的工具。课堂观察记录

工具的道理也是这样的,什么样的观察点就需要什么样的观察记录工具。

那么,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是什么样的呢?

1.每个工具都有一个明确的观察点,且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的。

2.每个观察点的涵义是清晰的。

3.要收集的数据都是有结构、可观察、可记录的。

4.紧扣教学环节,根据相应的观察点形成数据链。

5.课堂观察就是记录相关数据,不是边听边评。

6.记录表是合目的、合逻辑、合好用的

观察记录工具怎么编制出来的?是专家编教师用还是教师自编自用的?教师编得好不好怎么知道……

观察记录工具的要素有三个:主题构念、数据变量/维度、具体数据/行为,相应地,开发流程一般分为三步:

一是明确我想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即去课堂观察什么(观察点);

二是该观察点可以分解成几个数据变量/维度(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

三是代表上述证据变量的、可收集到的行为数据有哪些;

表达:课堂观察如何在学校运作?如何报告观察结果?

主要任务是课前上课老师说课,观察者根据教学方案、座位表和老师说课等,交流并明确各自的主题。最好是放在上课的前一二天,以便于观察者自主或合作开发观察工具。可以面对面,也可以在线或建群。

二是课中观察。观察者带好上述开发好的或相关的设备,

如录音笔、手机(记时、拍照)等,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收集尽可能详尽、完整的数据,且尽可能少影响正常的教学。

三是观察者依据前面确定的 ,整理好自己的数据之后,归纳出几点结论,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最后由组长或专家提炼各个观察者的观点,对本次课堂观察活动作一总结。

特别重要的是报告观察结果要注意什么?除了上述讲了两点:一是要结合课的实际情况,不要过度推论;二是提的建议尽可能是当事人努力一下就能做到的;注意报告内容要聚焦观察点,不能过于发散观点与证据要匹配,要用证据说话,少提问题,多提建议,多引用同伴观察者的结论作为证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