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介绍谈写作大学生活

申请签约作者被拒|当我把失败当成一种鼓励

2017-04-18  本文已影响1039人  大为君David

提交申请表几天后,昨天收到了简书小明的回复:非常遗憾您的申请未通过我们的审核。第二次申请签约作者还是以失败告终。

说不失望是假的,毕竟已经努力了这么久,300多天的坚持,38万字。但是还是要感谢简书官方和推荐主编名昇,他们给了我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也让我对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有了更多的认识。

两次被拒绝,两次不同的原因。从辩手转变为写手的道路,比我想象中要坎坷许多。从好的方面想,失败意味着你还有很大的进步的空间。签约成功是对写作的一种认可,签约失败未尝不也是一份收获。如果签约成功但是就此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的话,那么还不如多经历一些摔打,让自己的文字更加精进。

两次申请被拒,我总结了三点原因,既是对自己的鞭策,也希望给其他作者一些借鉴。

1.定位不明确

这是很多写作者的问题,什么题材都有所涉猎,写得杂而泛。我目前写了170多篇,在前50篇的写作里我也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一会儿写写散文,一会整理整理干货,一会儿追追热点。写得杂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确实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只能不断地尝试不同的题材。第二种是带着一种功利的心理,说白了就是奔着“喜欢”和“关注”去的,看到首页什么文章受欢迎就写什么题材。第三种是什么都会一些,知识面比较广,哪个题材都能驾驭。

我觉得这三种写作心理都很正常,都无可指责。有些读者写作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记录自己的生活,不是为了上首页或者其他,这种心态也很好。但是对于那些希望自己的文章被专题收录,被推首,被更多人看到乃至更高的目标的作者,还是应该尽早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找到自己定位有很多种方法:写自己擅长的,写自己感兴趣的,找到一个领域专攻下去等等。有些人也许不知道自己擅长和喜欢什么,不妨可以从读书和模仿开始,多一些刻意练习,慢慢地把自己专长培养出来。我从没听说过不读书能写好文章的作者,下笔如有神一定要肚子里有货。

我的前50篇文章,有书评,有小说,有时评,有诗歌,有散文,虽然时不时出一些爆款,但是并不能持续。后来因为自己在辩论尤其是政策性辩论领域的积累,我明确了自己的写作方向。定位是第一步,有些冷门领域的作者定位后便卓尔不群了,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写农业饲养的作者,在他的领域没有其他对手。但对于更多的领域,定位过后,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2.深度和影响力不足


这是我第一次申请被拒绝的原因。也是从那时起,我发奋看了不少范文和书籍,写了25万字后,自己渐渐有了一些感觉,分析和看待问题不再流于表面。

这里要解释的一点,就是深度和影响力和文章的阅读量,“喜欢”数没有必然关系。时评写作的一大特点是追热点,有的时候你的文章阅读量高不一定是你写的多好,而是因为这个热点关注度高。同理,如果你的文章阅读量不高,也不一定是你的文采不行,而是你文章涉及的话题可能并非热门。

时评是需要追热点的,但是我觉得不能一味追热点,一来热点本就包罗万象,你的精力和知识储备很难跟上。二来你会麻醉于自己文章的阅读量和关注度上,忽略了自己对于文章深度和语言技巧的雕琢。

现在的文风普遍浮躁,很多人喜欢写“爽文”,提出刻奇的观点,挑拨读者的情绪,而对于问题本身的分析蜻蜓点水。这些作者把读者当成了自己的“流量”,没有一丝真诚的态度。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些文章很高的阅读量的时候,我也曾心动过,但是一篇文章下面的回复改变了我。那是我一篇阅读量不算高的文章《从失去开始的永远》,写了失去独生子女老人的社会现象。我查了很多的资料,并结合了自己身边的经历,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文字中去。

发表后,我收到了一些失独老人的回复:

那一晚上,我读着这些留言泪流满面。有一位老母亲甚至加了我的微信向我倾诉,对我表示感谢。我何德何能,只是写了他们的境遇和诉求,而他们却把我当成知音。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写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也许写明星的文字能吸引更多的目光,但是有更多的人和现象更需要我们的关注。

我依然会写那些很热的新闻,但是那篇文章之后,我更多地想,这些社会新闻背后是怎样的社会现象,又藏着怎样的原因,我更给自己订了“三不写”:

1.空洞的大话、套话不写。

2.有用的,好听的废话不写。

3.刻奇的,故弄玄虚的“怪话”不写。

3.文字的辨识度不够

这是第二次申请被拒绝的主要原因,也是我目前需要改进的方向。

辨识度好比一个人的名片,是让人鹤立鸡群,脱颖而出的招牌。文笔好的人很多,好的文章也很多,但是能被人记住的作者并不多。新概念作文大赛那么多年,每年都有无数文笔出彩的作者,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记住的还是只有韩寒、郭敬明、张悦然,周嘉宁等少数几位。这再次证明了文字的辨识度是多么重要。

钱钟书的幽默睿智,阿成的利落潇洒,鲁迅的犀利深刻,这些不仅是这些作家的特点,也是他们被我们喜爱和记住的原因。

文字的辨识度有很多因素,语言,结构,观点等等,我在这些方面都有待提高。有些文友建议我可以多模仿一些大家,博采众长加上针对性的练习,才有希望攻克这个难关。韩寒曾经专门模仿过钱钟书,金庸曾经有意识地模仿过大仲马的写法。深厚的积累,不断的练习和反思,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走。

自媒体时代,让人记住你也许比拥有好文笔更加重要!


在写作上,我是一只笨鸟,如果说之前的勤奋带着一点“蛮力”的话,接下去就必须要在认知和方法上有所改进。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失败者往往也是勤奋的,但是他们的勤奋只是感动了自己。两次申请失败,更让我明白了不改变自己的思路,一味勤奋也许是另一种“懒惰”。

虽然失败了,但是我并不气馁,我把这当成对我的鼓励。不少人劝我放弃,“何必这么折腾自己。”

"时评往深了写,对知识面和思维要求非常高,你这是吃力不讨好。"

“就算签约了又怎样,就能说明你写得好嘛?”

是的,就算成功了,也不代表你写得就是最好。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成一个目标,哪怕失败了,爬起来继续奋斗,这不就是坚持的意义吗?

最后谢谢那些给我指点和鼓励的朋友,我会加油写出更好的文章,也祝你们早日成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