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月的废品店长什么样?
儿时的记忆,远逝的岁月(之五)
标题用“废品店”不确切,这是一般百姓人家这么叫的,人家准确的名字大概是“物资回收店”。民间也有俗称收破烂儿商店或门市部。
五六十年前的废品收购店与今日走街串巷收破烂儿的有着很大不同,一是那时都是公家开的店,就是有流动收废品的也是公家的,且收的东西品种颇多;现在的基本都是个体经营的,换言之都是私人的,收的品种随市场需求而定,且越来越少,还是动态变化的。
说起废品回收,应该说是有相当一段的历史和变迁。笔者一个老同学同学40多年前就和几个老头儿老太太办了一个街道性质的废品回收站,其性质依然是公家的,并且他是所谓的站长。多次聊天中他零零散散地说起过此事。笔者将其大致归纳了一下:废品回收这个行当这六七十年的历史变迁大概是:“解放后”战争留下一片废墟加之原有的工业基础和水平薄弱,各种物资需求缺口较大,在“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指引下,废品回收成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领域和一个小体系,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公私合营大潮中把原来私人个体的回收废品者组织起来成立国有(性质大多是集体性质)废品回收机构,上边也设立层层管理机构,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废品回收体系,其正规名称叫“物资回收公司”。
当时废品店似乎啥东西都收,收的东西挺多的,像废旧金属(不含金银等贵重金属)铜铝铅锡钢铁、旧布片旧棉花旧麻绳旧鞋破袜子、废旧塑料橡胶、废纸旧书报杂志、旧瓶子烂玻璃、头发渣子各种辫子、各种动物骨头……一般只要能废物再生利用的物品皆在收购之列,各种物品都有明码标价,其网店也四处都有,卖个破烂儿一点也不费事。
看似啥东西都收,其实也并非如此,不说金银不收,像工业制品和原料如金属橡胶棉织品等,单位出售的凭介绍信收购站照单全收,私人的要拿出证明证实想卖的东西来源合法。据说这是为了预防和堵住盗窃公共财产的一个办法。另一特点就是废品类别品种划分地很细,比如铁有熟铁生铁之分,铜有红铜(也有叫紫铜)黄铜之别,纸有废纸书本报纸之异……精细到一个牙膏皮完全展开,普通的无残缺的3分钱一个,小号不缺损者2分钱,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只是朦胧记忆中废品站收东西的品种,实际上肯定没说全。但记忆更深刻的当说还是那营业员的唱收唱付声更精彩。挨着我家住的那个大居民区有个浅浅宽宽不太长的土沟,它叫“油库街”,至今还健在。这油库街的北端顶头有个规模较大的废品收购站。说它大是因为占地面积大,大约二百多米长数十米宽,更因为其它小废品站收的东西都往这里送,似乎是一个废品集散中转站,应当说是一个前店后库型的中心店。这个店里前边收货的有一个河南口音的50多岁的老头儿,长着一脸精明相,戴副半旧棕红色框眼镜,整个儿就是电影里的账房先生模样。他每收一宗东西都要把名称和重量唱(喊0)出来,那声调似唱豫剧一般:“2斤布毛儿——3斤玻璃渣——”,高低有致抑扬顿挫,比走街串巷手艺人的吆喝声更加悦耳动听别有特色,叫人久年不忘。当年的小屁孩儿现今已两鬓花白的老头子至今还能模仿那声调来两嗓子。那会儿有时卖完东西还不想走,为的就是还想听几声他唱出来“豫剧”。
儿时的一个不重要或无关紧要的破事儿记得贼清,昨天晚上吃的啥饭却想不起来。这话起码于笔者而言此言不虚。几十年中该记住却记不住的事儿不少,可没有刻意记忆的破事儿居然至今还清晰地藏在脑子里。
顺便解释一下那老头说的“布毛儿”是啥意思。它就是旧布片破布条儿的意思。为什么上述收购物品中没有破旧衣服呢?原因是那时普遍家里孩子多人又穷,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直至破烂或没人接着穿才淘汰。就是淘汰了也舍不得拿到废品店,破旧衣服还有用途和使命,勤劳聪慧的家庭主妇们把它们洗净剪裁成块用于打袼褙(读音:gēbei)。袼褙就是用碎布﹑旧布糊成的厚片粘到墙上晒干,多用以制布鞋鞋底。有些地方把袼褙也叫褙子。所以拿到废品店的就是打袼褙剩下的小碎块小碎条,或者有些人家不做布鞋底子才可能有大块的布片。那老头把碎布块布条成为“布毛儿”。彼时一斤不毛8分钱。
那时最乐于最愿意去帮家里买破烂,原因再简单不过,卖了破烂可以顺便贪污上几分钱。有几分钱就可以买玻璃弹球,抑或是在学校门口买上一疙瘩搅糖搅上一阵子过过瘾。这不是笔者一个人的经历,同学发小们说起此事纷纷点头赞同。因为卖破烂于我是有甜头的事情,所以总希望和期盼能多卖上几回。可是,那个年代普通百姓人家又有多少东西可以经常淘汰呢?有时心中萌发祈盼家里的大铁锅或担水用的铁水桶早点儿坏掉尽早送废品站的念头,如果真的卖它们那贪污克扣的就不是三五分钱了,或许能有毛毛钱的收入呢。真是有点儿不可思议,祈盼了多少年那口直径一尺三的铁锅和铁水桶它们竟然一直没坏,心中那个小小的梦终究未能实现。待到长大工作后,有时想起当初的梦想才理解孩童的“天真”二字的真切含义。
今天记忆中的废品站的景致已远远逝去不复存在了。改革开放使小百姓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变,不曾想收购废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日的现实是过去公家的大小废品收购站几乎看不见了抑或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个体经营者。而这些个体收购废品者大多是外地来的农民,这些人走街串户也罢,坐守一方也罢,承担起了城市里废品回收重担。但今昔已经大不相同不可同日而语,过去废品店收购的东西今天这些个体收购者大部分或曰绝大部分不收,能收的品种越来越少,前些年还收四五种像金属、书报纸板纸盒子、啤酒瓶子、塑料油桶什么的,这二年更牛气了,我门口收破烂的现在只要纸箱金属,其他一概不要。更有变化是现在不少住户都是白送,拿走就行,权当免费清理垃圾。这会儿啥叫垃圾?不说办新的衣服鞋袜桌椅板凳之类,就是旧沙发大衣柜等白给都不要,想让拉走可以,你要给他三五十或者更多的钱,这叫帮你清理运送垃圾。过去破烂能卖钱,今天几乎没人要。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总会有一天花钱请人扔破烂。
收废品“国退民进”成为现实,今天原有的国有废品回收体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个人经营已经成为主旋律,今天公家的废品站怕是难寻踪迹了。这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
不过闲暇时想起往昔旧事挺感慨的。但这毕竟仅仅只是一种记忆和回忆,时代滚滚向前,今天的人不可能也不愿意再走回去。
所谓故事就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而已,人们不可能今天去改变过去,只能创造明天和未来。
2018.02.13.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