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申论01:材料阅读“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9-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蜘蛛工场
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出现了一门新的科目——申论。从此,申论作为一个专属名词出现在考生和大众的面前。20年过去了,人们对于申论的认识和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通行的答题做法仍然存在两大弊病:一是无法快速读懂、读透材料;二是在答题中普遍存在模板套用。
申论试题主体部分由给定材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生通行的做法是按照题目要求,从材料中寻找答案要点,在此过程中来展现考生的概括、分析等逻辑能力。这样,对材料的加工和理解就成为答题的关键。
目前对材料的理解基本上是两种作用的结果:一种是借助大脑对中文语义的理解。另一种是借助一些阅读技巧,如首尾句、关键词以及侧重阅读等。这些技巧与其说是方法,还不如说是绝大多数人长时期阅读形成的本能。
问题在于,当真正做题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题目做起来仍然比较吃力,总感觉材料还是没有读透,还是找不准要点。这就出现材料阅读的所谓“最后一公里”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目前所通用的阅读方法过于技巧和表面化了,不足以彻底理解和掌握材料,我们没有发掘出蕴藏在材料中的更为根本的规律。这种规律是所有的申论材料行文的共同规律,是所有书面材料写作的共同规律,甚至是所有书面写作与口语表达,即所有的语言表达所蕴含的基本规律。
这里的结构化申论,就是从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着手,构建的一套符合申论命题规律而又简单易学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