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成长

日行录006 2020.11.24

2020-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静水0722

《幸福的勇气》是一本让人看起来不容易停下来的书。一是因为直抵内心,二是因为环环相扣。

读第三章内容,涉及到“奖惩&竞争&协同”、“需求认同&共同体感觉”、“自我幸福的勇气”。

奖惩滋生竞争

1.奖惩滋生纵向的竞争关系,竞争导向人与人外在的竞争。因为外在的竞争无法让孩子们走向自我的内心探索。

与之相对应的横向的“协作关系”,协作关系是共同体感觉的挖掘。共同体感觉则是源自于人类生命最初“生理”与“心理”的不匹配。人类身体发展滞后于心理发展。从蒙台梭利的“儿童是成人之父”可以找到类似佐证,只是心理发展了,生理发展滞后导致能力不能实现的自卑。自卑是人类最初的情结体验,恰是这种体验导致人类对于协作的渴望,因共同体感觉而有归属感。而归属感是人类之底层密码。回归学生问题都源于此。

个体在集体中,集体关系中有答案。 协同指向的是内在自我价值的发掘,进一步找到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

2.共同体感觉指向人的内在价值,导向的是传统中“自知”的智慧。而我们所谓的“需求认同”指向的是面向个体的表面现象。需求认同最大的陷阱在于永无止境,而且不能解决问题之根本。与此同时,剥夺了孩子内心“自立”的权利。教育者永远是高高在上的权威,独断专行发号施令。教育的问题没有解决,而自己深陷问题之中,无法脱身。

3.自我幸福的勇气。教育问题不断追问,最终指向的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最大的人生课题——幸福的勇气。

当我们无法拥有自我圆满的力量时,我们永远无法带领孩子看见勇气的可能。

于是,我们认同了学校教育的局限,我们把一切问题归咎于除了学校教育以外的情境。只是阿德勒指明的真相是人的一切言行都放在人际关系中进行思考。所以,放下一切的行为都与当下的人事物有关系,除此之外无他。所以,当我们有面对问题走向自我觉醒的勇气时,一切的教育问题走向了自我成长的人生课题时,教育走向了真正的成长之路。那会是教育的朝圣之路,即便荆棘丛生,仍一路欢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