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财富自由之路》(之二)

2019-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杰操哥说

周末,修养生息导致时间紧迫,思维放空导致寸字难写,长文计划进一步延迟。写多了最大的好处是挤一挤总有的,继续把昨天挖的坑填了。

1、追求 100% 的安全感,肯定会把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我们必须放弃一下安全感,才能长期、深入地观察和思考。

原来喜欢一直活在当下的感觉,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物,熟悉的话题,所有的都刚刚好。这就是过分追求安全感的表现,当熟悉的因素发生改变,就会像鸵鸟把头埋起来,眼不见为净。但是,不说话就会失去认识机会,所有故事的起点都是主动链接,我主动把故事掐掉。

熟人话痨,生人笨拙。一直把这个作为自己的缺点,很长一段时间都困扰着我,让我放弃了部分的安全感,觉得不能这样子,需要改变。于是,我写好自我介绍,在家好好练习。我参加活动聚会,面基好好说话。神奇的是,缺点消失了,因为问题解决了。

我以为改不掉的缺点,因为追求安全感,将自己的笨拙归结为缺点,认命般的接受这是不能改变的性格,“我就是这么差劲”。那是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其实是缺乏信心,觉得自己水平有限,说不出什么有深度的内容。不说,只会是比较内向,说了,可能就会暴露水平不够。

有些缺点,像个拐杖,它笨重,但是却解决了我的“问题”,让我永远选择活在熟悉的环境中。等我等放弃掉部分安全感,解决掉信心的问题,再去尝试“陌生环境”,缺点就不存在。现在完全不会有问题,不说只是不想说而已。

2、最应该戒掉的恶习:抱怨。

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前三年属于“智商可以,情商不够”的状态。如果是领导分配的任务,合理就会去做。不合理就会反驳,接着边做边抱怨。等到升职评级,总是中游区间,想想自己平时认真努力,该完成都完成了,然后又开始抱怨。

那时候,或许是旅行的原因,或许是阅读的原因,或许是最恶劣的情况也经历过。长年累月在国内,总是抱怨交通,抱怨教育,抱怨政策,等出了一趟国,真的是感觉到祖国的好。没有高铁,没有扫码支付,没有中国美食,担心这里担心那里。等出了几趟国,我再也没有抱怨过。阅读的书籍多了,很多东西慢慢清楚明白。比如,对于不合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爽快接下来,然后认真努力完成,用结果证明这个是行不通的,而不是用语言证明。

在不可考的某一天,我想通了,毅然地走上了只关注自己的道路。熟悉我的人,应该都知道,我基本没抱怨,都快成了个“老好人”。旅行出了差错,大家一片混乱,我都是不慌不忙,“没事,有时间。实在不行,我们就再改改。”后来,小伙伴酒后吐真言,说有时候真的很想凑我,明明都这样了,一点紧迫感都没有。

什么事情讲清楚,答应做了就尽力做好,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就去承受,而不是用语言解决有问题的人。抱怨没有意义,只是无能和无奈的表现,避免让自己陷入抱怨的最好办法,成为更好的自己。

3、所谓“成功”,无非就是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

创业,九死一生。成功,万里挑一。大多数人被自己所限,无法从自己的世界跳出来,去观察一个更大更真实的世界,因为起跳需要能量(时间和注意力)。想到原来和小伙伴畅想未来,提到说要造一个足球训练机器人,因为练习射门的时候,球踢出去了还要捡回来,多浪费时间。有了机器人,就可以专心练球。

当时,我们的思路就是把“我有一个强烈的需求”和“整个世界都有强烈的需求”等同起来,我们可以代表所有人。不过不担心,反正这些年我们吹过的牛逼还少吗?说完就爽完了,该干嘛干嘛,不然就是一笔昂贵的学费。

后来,有小伙伴做机械方面的创业,准备做一个加工铣刀的机床。聊天的时候,我有深刻的印象,中间提到:“我们这个机床都是欧美市场,购买费用昂贵,几百万。国内暂时没有厂家设计制造,竞争对手稀少。而我们机床预估制造成本要低一两百万,还是很有前途的。”

现在回想起来,国内竞争对手稀少,说明设计制造的难度大或者精度不达标,有着一些难以突破的技术问题。不然,这么多国内厂家有钱都不会赚,全都是傻子。当然,这都是马后炮,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只是想说,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以偏概全,认为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就能代表所有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这个需求的人。

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局限来自哪里,敬畏市场,敬畏世界,如果需要满足别人的需求,就要跳出自己的世界,多去研究市场,多去观察行业,研究消费者真正以为的需求。

这是 11 章 - 20 章的读书笔记,说好的填坑,结果时间紧迫,感觉已经难填的坑挖的更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