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bro, 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早上钢琴老师在我新开的绿皮钢基上标下1月28号的学习任务时,我才恍然意识到,原来2018年马上就要过去十二分之一了。而我还没来得及想想自己的新年愿望是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写新年愿望开始变成一件不好意思的事了,因为到年底它总是完不成的。然后就在悔恨、懊恼中,匆忙开启了新的一年。但年复一年,那些好久之前就想完成的事,却一直没有完成,甚至没有任何进展。
我每年的新年愿望中,总会有这么几项:健身、英语、钢琴,然而除了钢琴在老师的督促下在缓慢地进步之外,其他两项却总是在“打鸡血似的启动,辛苦的坚持和无疾而终“之间循环着,这两项任务目标无比清晰,然而执行效率却无比的低。
我一直在反复观察和思考,自己在这两个问题面前究竟是怎么样一种心态呢?为什么钢琴可以坚持,写作可以坚持,对健身和英语却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呢?
我一度认为这种差别源于有没有社群督促自己,可是英语社群我也曾参加过,付费的英语课程我也参加过,各种英语学习方法我也尝试过,为什么就是不行呢?很多人很小时就是双语甚至是多语使用者,很多人也很早就成为健身达人,运动健将。所以这两个事的失败,绝对不是因为自己笨吧。
可是,这两件事情做好了,对自己有用吗?
有用!这事似乎不需要思考就能直接拿出结论。但有多有用呢?在和其他任务在一起PK的时候,英语和健身是高优先级的呢?还是低优先级的?
到这里,似乎自己找到原因是什么了,原来这些事情,总是被自己排到了更低的优先级上,在和写作、工作、练琴、休息的时间冲突的时候,留给它们的时间就被挤占掉了。排过队的我们都知道,在排队的时候,我们不怕自己排得靠后,而是怕永远有人插队而轮不到自己。
英语和健身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被别人插队之后,一直在排队,却永远都排不上。
低优的事情之所以低优,是因为它们不是刚需。
我们都知道,学习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就是设定一个学习目标,然后去一个一个消化里面的概念。遇到不懂的知识,直接去查资料搞懂就是喽。如果被查的概念仍不懂,那就去统计这里面不懂的那些知识点,然后逐个击破就是喽。
就是这样一个个概念逐个击破,让我们的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能力越来越强。
就拿学英语来说,如果一篇文章看不懂,我们可以很容易在网上查到它的所有单词的意思,很容易找到所有的语法书,去翻对应长难句最合理的语法拆解,去在网上找到最地道的native speaker给你答疑解惑;同样的,如果口语不好,十年前也许很难找到练习环境,然而现在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WeChat、WhatsApp、italki等各种工具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朋友,做语言互换活动,也可以找到所有最权威的语言练习资料。那么学英语这件事,还有什么外部条件不满足吗?
然而,面对不是刚需的事,无论外部环境多么完善,在自己心中轮不到它,却让这个问题变得看上去很难。
那么这时候,面对这些之前不是刚需的新年愿望,该怎么办呢?
非刚需的事情,痛点在于优先级低,那么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办法也就很直接:调整优先级。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这些低优的愿望,仔细想想它们真的有必要去做吗?要么给它一个重要的必要性,让它成为刚需,在和其他事情PK时,让它能大概率胜出;要么就彻底从自己的愿望清单里除去吧,一个永远排不上的事,直接把它的优先级降为0,从而从自己的愿望清单中去除,会更容易让自己专注于那些自己反复思考的刚需。
说到这里,也许我们该重新检视一下自己那很长的2018新年愿望,一个个审视下它们是不是真的是刚需。经过推敲后,一个更简洁的愿望清单,也许会让2019的到来更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