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成为自己的健康管理师

对身体保持觉察

2020-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时光小叙

今天夜跑2公里的过程中,依然是跑三四百米会停下来走一小段,调整好呼吸后再接着跑。男友要求我最后一公里中途不能停,允许我跑慢一些就是不能停。可是跑得再慢,我还是累得气喘吁吁,咬牙坚持跑到六百多米的时候就有窒息感,最终我没挺住还是停下步伐了。

虽然说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就有所突破了,但我却不敢轻易这样做。因为我才开始跑步也没几天,深知耐力的练就需要循序渐进,如果一下子跑得太猛,反而容易损伤身体。小步慢跑,每一天比前一天坚持多一会儿,一个星期左右定能做到一口气跑完一公里的。

我发现跑步是一个练习身体觉察力的好机会,手脚摆动的时候,能明显感受到全身的肌肉在抖动。跑的时间越长,心跳得越厉害,呼吸的频率在加快。我还不太能做到一边跑一边调整呼吸,所以越接近极限,我呼气和吸气的声音就越大,后来直接变成大口的喘气。

脚步从轻盈有力变得虚乏不稳,能量在消耗的同时,身体的控制力在减弱,生怕自己一个踉跄就摔倒了。因为有这样清醒的觉知,所以我才知道自己什么样的状态需要停下来歇一歇,什么时候还能再坚持一会。

这个觉察让我联想到喝水的标准问题,众所周知,每天八杯水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参考标准。但是要用多少毫升的杯子容量才算是一杯呢?我曾经想通过各种资料去查找这个答案,结果发现标准答案并不重要,因为它不适合所有人。

肾功能较差的人其实不宜喝大量的水,因为喝完之后会加重肾脏功能的负担。如果经常在喝水之后排尿的次数增加且频繁,这会使得身体的微量元素随着水分排出,从而打乱身体内平衡,长期以往还会导致脏器损伤。

所以这类人群应该通过进食水分含量高的食物去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或者需要小量多次地喝水。或者如果我们平时吃的水果蔬菜比较多或者汤食为主,那也无需严格按照八杯水去衡量一天的水分摄入,因为食物已经补充了一部分的水分。

我查完资料之后豁然开朗,原来真正的标准是靠我们自己去觉察身体的需求量。因为食物里的水分很难估算,但是口干舌燥的症状,我们倒是很熟悉。当然,这也不是说让我们真的等到口水都干了才喝水,最恰当的方式还是多次少量地喝水,用上厕所的次数和频率来衡量也会更加准确。

也许是因为最近开始慢跑了,我对身体的觉察力也有所提升。这些天总是能轻易感知到身体的不适,晚餐过后,腹部发胀得厉害,有种消化不良的感觉。所以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饭量是否太多,或者是不是吃得太快的原因,还有会不会是边看视频边吃饭导致分心引发的问题。

反思之后就是去验证,我决定明天晚上准备少吃一点,吃饭的速度降下来,同时尝试专心进食观察一下改善的情况。看来,对身体保持觉察能让我建立许多健康的小习惯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