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钱,你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2023-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谢丹儒

“除了钱,你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头脑里的第一个答案是什么呢?

是遗憾吗?是理想吗?是那些本来可以却最终还是错过?……又或者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别的了。

如此说来,倒像是一切的源头和尽头都可以指向钱。

所以,你是把自己当成了什么呢?

这个问题当然不能帮你赚钱,回答这个问题也可能不见得能让你马上就变好,包括去思考问题,兴许也无从着手。

那么,为什么还要问呢?

这就涉及哲学了。当然也可能是别的。我是说,如何认识自己的价值观?

我们人啊,往往是五官决定三观,继而又用三观去理解和认识自己五官所感触到。如此往复循环,于是就有了我们所认为的自己,所认为的世界,或事情的真相。

我是说,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如果从一开始就错了,又或者能够找到是哪一处出了问题,是否我们就能因此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查缺补漏也好,损有余补不足又或损不足以奉有余。

我是说啊,这样一来,主动权就在我们手上了,如此一来,我们所做的决定,我们需要承担的后果,我们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每一天,是否就能够心甘情愿了呢?

如果主动,就能够心安理得,就能够问心无愧,就能够理所当然地接受一切了。你愿意这样去认识自己吗?

去发现自己,去成全自己,去理解自己,也在成为自己和超越自己。

如此一来,世界是什么样,别人是怎么样,自己是谁,是否还依旧那么重要呢?

就像以钱去认识钱,新旧会影响钱的价值吗?脏一点或皱一点会影响钱的使用吗?如果钱不去使用,不花出去,钱和其它事物的价值又有什么不同吗?

一切不过是建立在可以,可能,包括好像说长久有效的前提罢了。

它们本身是真实的吗?我是说,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在事情并没有真正落实之时,在自己的头脑里,在自己的心中,在自己的信念,原来我们那么相信这并未那么“真实”的一切。

也是。不然,何以那么多人的要求、需求,竟如此轻松地和钱画上了等号呢?这是何等的“理所当然”才能拥有这样的自信,拥有这么坚定的信念,以及如此不假思索。

更可怕的其实还不在于这里。我是说,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主动权,将自己的所有的宝贵的、稀有的、独特的全压在了这么一件“通用货币”上,如此,你被别人左右,被别人影响,乃至于被环境,被外在的一切束缚或约束,或不能自主,更无法自己。还说什么“逆风翻盘”、“逐浪前行”,不过也是自娱自乐,自欺欺人罢了。

我们真正打交道不是钱啊!我们真正拥有的和真正在发挥作用的,也不是钱啊!真正能给到我们底气和自信同样不是钱啊!

这背后是需要,这背后是能力,这背后是智慧啊!

我是说,如果不能认识自己,不妨看看自己的钱都花在哪些地方,不妨看看自己如何对待钱,每一分钱的不同,还不妨看看钱消失之后得到的和失去的,改变了的和未曾改变的部分。

我是说,既然在乎,那么你的言行举止,你的态度、精神、智识,你的全部的身心有多少是被其所包庇的呢?它在保护你什么,与此同时,它又对你进行了多少伤害。

可能有人会说,别人需要啊,只要别人需要,那么就可以作用于别人,继而借助别人来实现自己需要和想要的。但别忘了,除了真实的需要是我们能够认识到的,想要,我是说一旦得到,你还会记得这是自己想要的吗?

这就是这个问题。除了钱,你现在最缺的是什么?这里表面在问你需要什么,可多少答的却是在围绕着“想要”而去作答呢?

只能说,可能你也没多想要吧。大概是觉得,想要又得不到,然后就挫败、卑怯、拒绝再多想。为什么?也很简单,多少还是抱着些侥幸心理,万一实现了呢?万一运气到了呢?万一机遇就等在前面呢?

多少人的一生就是被这样书写,被自己放弃,然后偏还觉得是世界、时代、环境、别人等等如何如何阻碍和耽误了自己。

我是说,如果从一开始就这样去想问题,认识到它们可能或正在阻碍和耽误自己,那么,你还放任着它们继续这样下去,这会否有些“又当又立”呢?

换句话说,抛开这些因素,你还在想什么呢?

抛开你希望别人做到的,抛开你希望解决的问题,抛开除了你自己之外的一切,你觉得还剩下什么呢?

我是说,还有多少是你愿意,愿意去认识,去发现,去学习,去创造,去完成和实现自己?

真正的天才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即使时代的力量,即使再如何根深蒂固,他们总是能够从源头,从历史的源头,从人本身,从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中解脱出来。

若不是天才呢?有人可能会问,会想,然后又放弃继续追寻答案,很快放弃再想下去。

是啊,有诸多缘由,有诸多身不由己,有诸多事儿还等着自己呢!倒像是非得自己不可?实际上呢!

换句话说,有多少人正在做的恰恰也是无数人正在做的,有多少人真正想要的恰恰也是无数人共同想要的,然后自己呢?这时候就可以说能力不足,条件不足,时运不济,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最后得出一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知足常乐吧,就随遇而安呗,就得过且过,也放过自己呗。

是啊,这样想下去,总是能够想到:为什么就不放过自己呢?

是谁不放过自己呢?——是那些事非得自己来?是那些人非得自己救?是那些杂七杂八的玩意儿非得解决?还是说大家都这样,所以就应该这样,就可以这样,然后得出结论:这样就可以了。

糊弄自己,当然可以,谁都可以。但这是真的吗?

兴许只有当你真的遭遇重大打击后,你才会知道,内心深处响动的声音,它们如此剧烈,如此煎熬,如此反复,又如此让人深感无力和心力交瘁。

我负债的时候其实是最不怕的。那时候我格外“清醒”,前所未有“冷静”,心一片“平静”,我好像知道我就要被它压垮,我甚至能预见它压垮后的我,我还内心多少有些渴求早一点落下来,早一点垮掉,早一点轻松解脱。

这就是那段时间我对生命的交代,好像人生就是这样了。

那时候,我没想过依靠任何人,我也不愿给任何人增添任何的麻烦,甚至别人表示出愿意帮助我,或者真的在帮助我,我都是抗拒和不情愿的。

我内心一直有个声音在不断地告诉我:够了,真够了;不要,不要再给了;行了,别折腾了,别为难自己了;别让我带着更多的愧疚了,别让我再去多想了,我的脑子已经够乱了,生活已经够糟糕了,真的够了,体验够了,经历够了,得到的和失去的也都够够的,挺充实的,也挺丰盈的,该说的话都说够了,该做的也都做完了,该想的也想清楚了……我需要放下什么吗?我需要放弃什么吗?我还需要得到什么吗?

我内心深处真正渴求的不是别的,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人为的一切,这些将对我再无任何用处,我连自己都不用了,不需要了,不想再继续了。

我一次又一次对自己说:放过我吧!请你放过我!请让一切尽早结束吧!

实际上,我内心深处真正渴求的是什么呢?从我和自己的对话就足以看见、想见,我并没有多贪心,也没有不甘心,更不曾动心起念什么,不过是在追寻某种平静,安定,内心的平和。

你真以为这是放下就能做到,放弃就能减少,又或者干脆都不要了,不玩了,然后就结束了?

你是佛吗?你是菩萨吗?你有慈悲心吗?

你还会疼痛不?还煎熬着吗?还在挣扎什么呢?知道饥饿是什么感觉吗?知道失眠有多痛苦吗?知道真正的孤立无援,那种被世界所遗弃,被孤独所包裹着,被绝望带着一步步走向深渊,亲眼看着自己一点点沦陷下去,与其说平静、平和,倒不如说是冰冷和麻木。

“未经人事,莫劝人善。”

你以为“善”是什么?你也不过能想到“上善若水”罢了。水往低处流,顺势而为;滴水穿石,如此安定;水无形,因型而形,然还是水;水溶于万物或万物在水之上,水可处高亦可处低,均能安然处之;水的学问还有很多很多,人的学问却如此浅薄,如此浅薄的学问偏还想着“劝人善”,权人善竟还只是“经人事”而已,大善似伪啊!

以善为善,何来“善之”一说。

当我平静地接受一切,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一切可能性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外面没有别人,也没有任何事物,更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不是幡在动,也不是风在动,而是我的心随风见幡在顺势而动啊!那我呢?我是风的一部分,还是幡的一部分,又或都不是,仅仅只是眼睛在看,心在动,灵魂在飘,头脑忘了审视,我竟将这一切视若无睹又或将此认定为是我的原因或别的原因。

何德何能啊?我!

何去何从啊?我!

为何是我,我又是什么呢?

说“缺”已是默认得到,默认可以得到,默认可能得到,默认我之于一切,可以承受、承担、享受一切,我即一切的源头,亦是源头的一切。如此,何来“缺”呢?又何来“钱”呢?又何处是在“得”或“舍”呢?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我走到了这,我可以走到这,我已经到这儿了,我问,是走吗?

时间和我,谁是在走呢?不过是到来,到了,好像还可以再走走,我就去做了,然后我来到,我去了,我走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