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意识再次意识到自己,思想成为它的对象,人们试图通过思想交流.理智而说服别人,进而产生了精神冲突。早上看到北大老师对自己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毕业致辞,看到那些深刻而热情洋溢的文字,颇有几分激动,这种场面本来就是很感人的地方,老师致辞里有一句话让我听了很感叹,大概的意思是,你们从这里走出去应该不会为生存而困扰,这样的表达多么的优越,这里让我想起每年大学毕业生社会各界的呼吁的就业难的声音,当然北大是高校的金字塔般的存在,那里都是智商和情商卓越的那群人,本来的先天禀赋再和如此的社会顶端教育资源结合,这里就让人想起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是个社会阶层形而上的的一种存在现实,这群人才是天之骄子,这里让我想起了自己毕业后的烦恼,那个时候我们的校长也以天之骄子赠言于我们,现在想起那个声音有点天籁般玄幻,当然自己上的学校只是一个一般的学校,遇到的生存问题一大堆,人有时就是这么个虚无的存在状态,就是以一个和自己不着边的坐标来给自己增加一些荒诞的情绪.。当然面对的受众群体不一样,北大老师的致词里用了很多诸君来称呼他的弟子,这样的谦卑让我感受到师者的君子范,君子这个词在传统中有一种很高的想象,说起北大就让人想起那些文人大家,是种含金量,所以北大毕业生应该有种社会企望的想象,这里是我的一种意识想象,他们就是以后的文人,应该是文人从他们这个群体里出现的概率要高一些,说起文人这个词因为有文人相轻,文人无行的这种俗成的不好认知,应该用文士人称他们更喜欢,士在我们传统语境里有君子的精神内涵,做人做君子应该是古之士人的一种人生态度,起码君子的起点是以善为起点,以道德作为尺码,古代士阶层的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正是这种精神动力把舵着这个古老国度绵延了五千年的历史深度和厚度,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的。
关于君子的想象古人有很多描述,比如说,道德仁艺这四个意义的逻辑递过,据德,依仁,游仁才能志于道,当然这些抽象的理念是我们传统文化里的智慧,让这些智慧导引自己成为一个君子,这条路说说容易,走起来可谓是千难万阻的,古代有君子范的贤人我们掰着手指头都能算过来,北大学子应该有这样的担当,他们是理想国里修成的那群人,是社会阶层形而上的部分,这话话得有点直白,但是就是这么个状态,现在社会人们的思维都现实了,不会神话般天马行空式的跳跃了,说起来。这也是一种自我启蒙,唯此方才接地气,走在路上人才踏实没有飘感。
真得是步入中年了,看到什么都有感叹,这些文字里的情绪有点怪怪的,人总是找个不切实际的想象带入自己生活。在自己这里寻找那么幻稚的杂念,有时候我觉得人活得再老,内心总是个缺陷,人终其一生都是用一种被认可的成熟老到的普遍性的感觉让自己变得完整,殊不知这些普遍性现象水土不服让自己都变得内心冲突。内心是个诡异的所在,它的不可知让人无法理解,其实了解本尊才是人的最大困境,这就是现实生活中那种让人完全无法理解的宗教力量明明用现世方法解释不通,可是还有那么多立之为信仰的人,人多么的难,外面的世界懵懵懂懂,内心又这么的诡异不可知,不能再往下走了,可能这种思考就是一种错误的时候选择错误的方法得到一种错误的思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