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读书要做笔记,但你可能不知道还有一种另类的读书方法
平常我的读书习惯就是先速度一遍,用“摘苹果”的方式,写下关键词,或者段落,使自己在回忆文章的内容时,一一复述出来,这样的方法,解决了笔记和速度的读书问题。
今天在看书的时候,一篇唐宝民《顾炎武的另类读书法》,激发我的好奇心。我想:那是怎样的一种“另类”读书法?一个简单的故事,娓娓道来。
读书的内容在朗读和提问中,深深地印记在脑海和身体里。
文章中作者说到,顾炎武的有一种另类读书法,就是想读书一本书时,叫上四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诵读一本本书。
每一个人轮流着读书,而听的人,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疑问,就互相探讨,寻求一个最佳的答案。
若有意见不一的,就保留意见,留待下一次探讨。当整本书读书完毕,基本把疑问都解决了,因此所有人的收获极大。顾炎武就是凭着这种读书方法,成为一各杰出的思想家。
这样的读方法,好处甚多,可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可博采众长,收获新的思路,可让社交更有质感。
韩寒说:“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
顾炎武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与他另类的读方法有关系,而且是拥有了一群有着同样的重视读书、学习的朋友,随时可以相约在一起诵读温习一本本书籍。他们之间,是相互塑造,彼此成全。
顾炎武的读书方法是“听书”,在这里他的“听觉型”特征,更为明显:他能用流畅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及提问;喜欢以朋友朗诵的方式,代替读书,在静心倾听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抓到书中有疑义内容。
我则是“视觉型”的读书方式,通过翻看文字,获得信息。近日,参加一个理财的训练营,和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一起学习理财。每学完一节课,或者是早上的晨读美文,班班总会让我们以文字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感悟。
每一个人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各不相同,因为这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没有标准的答案,就因为没有这样的限制,才可以从读书他们的想法中,感悟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可以用多个角度去阐释一件事情。
读书方法五花八门,你可以安静澄明地一个人读书,也可以组织一个活泼自然的读书会。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一个最为合适的读书方法,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