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290:羊祜为晋武帝谋划灭吴
学习内容:羊祜为晋武帝谋划灭吴
【原文1】
冬十月,以汝阴王骏为征西大将军,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皆开府辟召,仪同三司。
祜上疏请伐吴,曰:“先帝西平巴、蜀,南和吴、会,庶几海内得以休息。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
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因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兵役无时得息也。蜀平之时,天下皆谓吴当并亡,自是以来,十有三年矣。
夫谋之虽多,决之欲独。凡以险阻得全者,谓其势均力敌耳。若轻重不齐,强弱异势,虽有险阻,不可保也。
蜀之为国,非不险也,皆云一夫荷戟,千人莫当。及进兵之日,曾无藩篱之限,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非无战心,诚力不足以相抗也。及刘禅请降,诸营堡索然俱散。
“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晧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力盛于往时。不于此际平一四海,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于征戍,经历盛衰,不可长久也。
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会秣陵;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
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虽有智者不能为吴谋矣。吴缘江为国,东西数千里,所敌者大,无有宁息。孙晧恣情任意,与下多忌,将疑于朝,士困于野,无有保世之计,一定之心;
平常之日,犹怀去就,兵临之际,必有应者,终不能齐力致死已可知也。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楯不如中国,唯有水战是其所便,一入其境,则长江非复所保,还趣城池,去长入短,非吾敌也。
官军县进,人有致死之志,吴人内顾,各有离散之心,如此,军不逾时,克可必矣。”
帝深纳之。而朝议方以秦、凉为忧,
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
议者多有不同,贾充、荀勖、冯尤以伐吴为不可。
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
【原文华译】
冬,十月,任命汝阴王司马骏为征西大将军,羊祜为征南大将军,都开府延聘官属,仪同三司(仪制规格与三公府相同)。
羊祜上疏请伐吴,说:“先帝西平巴蜀,南和东吴会稽地区,想要让海内休养生息,但是,吴国背信弃义,挑起边境战事。
国运虽然是上天所授,但功业必须靠人来完成,如果不大举兴兵,一战扫灭东吴,则兵役永远不能停止。当初平蜀之时,天下人都认为吴国应该一起灭亡,至今已经十三年了。
参谋的人虽然多,决策还得靠陛下一个人。凡是靠山川险阻得以保全国家的,除非双方势均力敌。如果轻重不敌,强弱异势,虽有险阻,也不可保。
蜀国不可谓不险,都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我们进兵之日,毫无藩篱之限,就乘胜席卷,直逼成都。汉中诸城,都如栖息之鸟躲着不敢出来,不是他们没有战心,是他们的力量不足以抵抗。等到刘禅请降,诸营堡索然俱散。
如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皓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之兵力,盛于往时,不在此时统一天下,而是屯兵对峙,使天下困于征戍,让兵将由盛年守到衰老,也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引梁州、益州之兵,水路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部队,直指夏口;徐州、扬州、青州、兖州部队,会师秣陵,则吴国一隅之兵,要抵挡天下之众,势分形散,他无论防御哪里,都防不住。
然后,用巴郡、汉中奇兵出其空虚,他一处失守,则上下震荡,再有智者,也给他出不了什么计策了。吴国沿江立国,东西数千里,面临大敌,无有宁息。孙皓恣情任性,对下属又多猜忌,将疑于朝,士困于野,上无安邦定国的长策,下无一心为国的忠心,
平常日子,还怀有随时叛逃的打算,兵临城下之日,必定有人响应,他们不会为国效死,这是肯定的。
吴人性格,急躁而不能持久,弓弩戟盾等武器装备的精良程度,又不如中原,唯有水战是他们的强项。而我大军入境之后,他们再保卫长江就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一定退回城池,去长就短,陆战他们就不是我军对手。
我军深入敌境,个个有死战之志;吴人在自己乡土作战,士兵随时都想逃回家去。如此,用不了多久,就可取得全胜。”
皇帝深为赞同羊祜的分析并采纳其议,但是当时树机能之乱还未平定,朝廷的注意力都在秦州、凉州。
羊祜又上表说:“平定东吴,秦州、凉州的胡人,自己就消停了。应该迅速完成统一大业。”
群臣大多不同意,贾充、荀勖、冯紞尤其坚持认为伐吴不可。
羊祜叹息说:“天下事不如意者,十有七八,上天送上门的机会都不取,岂不是让当事者日后叹息痛心啊!”唯有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皇帝意见一致,赞成羊祜的计划。
【原文2】
祜每拜官爵,常多避让,至心素著,故特见申于分列之外。祜历事二世,职典枢要,凡谋议损益,皆焚其草,世莫得闻,所进达之人皆不知所由。常曰:“拜官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敢也。”
【原文华译2】
羊祜每次拜官爵,常多避让,恳切之至,众人皆知,所以皇帝也总是批准他的辞让。羊祜历事两代君主,执掌枢机,凡是谋议的事情,无论增损,全部烧毁草稿,所以没人知道他做了什么贡献,被他保举升官的人也不知道保举人是他。羊祜常说:“拜官于朝廷,而谢恩于私门,我不敢这样做。”
【原文3】
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之。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
祜曰:“孙晧暴虐已甚,于今可不战而克。若晧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有百万之众,长江未可窥也,将为后患矣!”华深然之。
祜曰:“成吾志者,子也。”
帝欲使祜卧护诸将,
祜曰:“取吴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也。”
【原文华译3】
羊祜患病,申请进京朝见。到京之后,皇帝命乘车入殿,不拜而坐。羊祜面陈伐吴之计,皇帝很赞赏。因为羊祜生病,不宜反复进宫,皇帝派张华到羊祜家继续咨询筹策,
羊祜说:“孙皓暴虐已甚,如今可以不战而克。如果孙皓不幸身死,吴人再立英主,就算有百万之众,也无法渡过长江了,吴国将为后患矣!”张华深为认同。
羊祜说:“能完成我的志向的,就是你了!”
皇帝想要派羊祜卧在病床上出征,指挥诸将,
羊祜说:“灭吴不需要臣亲自去,只是平定之后,更需要陛下操心吧。功名之际,我不敢争先,只望平吴后,能协助陛下审慎选择治理当地的官员。”
【学以致用】
了解晋灭吴,就得了解羊祜
这一段,几点思考
01,知命,知运,还加上个人努力
“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因人而成”
“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孙晧暴虐已甚,于今可不战而克。若晧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有百万之众,长江未可窥也,将为后患矣!”
连在一起看你会体会到什么?
羊祜之前与陆抗在西陵对抗,羊祜这边8万多人,陆抗这边三万多人,但是羊祜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显得很有道义,两边人都服
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因为东吴这边即使出现了一位昏君,使得东吴百姓活在恐惧当中,但是,依旧还有一直生力军所在
这支生力军就是陆抗的队伍,直到陆抗去世,吴末帝孙皓运用“推恩令”的做法,用陆抗的5个儿子肢解了这支生力军
所以,这个时候,羊祜乘机上疏,希望晋国能够一鼓作气伐掉东吴
当你知晓运气在你这边,但是时机还不合适的时候,你就得等
当时间已经合适了,你就得马上行动起来,不能错失机会,因为下一轮机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看这一段有点像现在的国际环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最好的历史时刻,也是最佳一统天下,重登全球王座的时刻
“漂亮国”有点像东吴的现状,领导层尽管“作”,“作”到全球人民都希望中国出来主持公道,成为标准制订者
我们也像羊祜所讲的一样,撑着对方昏庸的时候,我们齐心协力,国家统一,重新强起来,即便等到对方出现了什么领导,但已经不起作用了
所以,知晓这个机会的节点,很重要
国家是这样,企业是这样,个人也是如此
再结合路遥的小说《人生》扉页上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那么,我们就得思考:
什么才算是到了关键处? 什么时候我就得往前挪一步?
比如,在婚姻上,我的有些长辈,因为“错过了”而单身...
那时候我还小,不大理解
现在再思考,那个时候他们是怎么想的?
或许这里面就有两方面可以总结的地方
1,是对自己人才做全盘系统地规划,并且以大小事做先后顺序排列
这个大事,指的是前文讲过的人生大事,婚姻大事,生死大事,小孩培育大事(也算,教不好儿子害自家,教不好女儿害了别家)
相对于大事之外的,可能都算小事了,一旦划分为小事的事情,到点了该让路让路,该放弃放弃(要有战略侧重)
比如我决定了要走创业,走经营企业这条路,那么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失败,因失败导致的负债,女友的离开,朋友的不联系......等等都是小事了,该承担的承担,遇到遗憾了也没得办法...不能因此而伤心太久,要让路,因为还有主要事情要干...
2,该妥协的妥协
比如,不要以为自己随缘就能找到满意的对象,该相亲相亲,长辈介绍的,也回去看看(也许很漂亮....很贤惠...很英俊..很多缘分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出现的...)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张载说过,这四样有一个,就与天地不相似了。 就是很难有出息了。
所以,我们要好好体会这个“节奏”在哪, 不要过多选择,看准了在动手,一旦决定了,就不要犹豫, 行不行实践了,体验了才知道。
02,羊祜是怎么形成“羊祜”的?
对一个人的结论感兴趣,那么,更值得感兴趣的是对方的思考模式
就像一个得道的人,讲的话很有哲理,那么,去了解他是怎样“得道”的过程更有价值
比如顿悟的时刻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顿悟?之前思考了什么? 经历了什么?心心念念想的是什么?
稻盛和夫先生在《干法》里面描述了一个顿悟现象, 就是因为心心念念思考的入迷了,然后摔了一跤,看到了地上的松脂,然后就解决了陶瓷技术上的难题...
这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同样,羊祜的这种做法也让人印象深刻
凡谋议损益,皆焚其草,世莫得闻,所进达之人皆不知所由。常曰:“拜官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敢也。
修身,修德修什么呢?
就是这个样子。
并且他以自己的修行,在结合他的姻亲关系,避免了很多政治劫难, 比如他的岳父夏侯霸投奔蜀汉,他没有被连累, 也没有因为曹爽的事情而连累。
所以,羊祜很高明,修身,做事法则都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