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

【3】观察佛陀的依正庄严,应该是向内去观照!

2018-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0b59d463561c

——净界法师---2012年5月讲于洛杉矶净宗学会

  好,我们先看第一个:思想传承。

  思想传承我们分成三部分:第一个约心观佛;第二个禅净双修;第三个事理二持。

  约心观佛,是智者大师提出来的,因为智者大师他在《观经》注解的时候,他在修十六观之前,他提出来一个“约心观佛”的概念。这个概念,对后世产生很重大的影响:就是我们应该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观察佛陀的依正庄严,应该是向内去观照,而不是向外去攀缘。我们看智者大师是怎么说的,我们先把智者大师的开示把它念一遍,大家请合掌:

  此经心观为宗,实相为体。

  此经正当约心观佛也。实相为体者,心观之宗,方能显发中道实相深广之体,所以者何?若于心外而观佛者,纵能推理,但见偏真;即如善吉,观佛法身,但证小理。今约唯心,观佛依正,当处显发中实之体,中必双照,三谛具足,故云此经心观为宗,实相为体。

  好,我们把智者大师的开示,把它做一个说明。我们看左边的脉络:此经正当约心观佛也。那么这个“经”指的是《观经》,《观经》它有十六观,当然依正庄严,主要是前面的十三观,后面的三观,是讲这个九品往生的问题了。十三观它讲到,比方依报:宝树、楼阁、池水;正报:有莲花、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些都属于事相了。但是智者大师认为说:这些事相,你必须把这个借事来显理——必须把它会归到一念心性,这才是佛陀的本意了。也就是说你不能“约相观佛”,你要去找到佛陀的功德、你要相应于佛陀的功德,不能从相状去找,要从内心中求——约心观佛!这是提出的这个概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