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体验师”培训回顾
笔者是一名绘本馆馆长,平时除了把好绘本推荐给家庭以外,还组织户外亲子活动,几次之后,发现活动还停留在科普教育阶段或者玩游戏阶段,如何组织一场活泼生动又有深度的“自然教育” 活动?除了去公园认识植物还能做些什么?有些茫然。
2017.5.28-5.30 ,因为好奇而参加了一场“自然体验师”培训课,这三天课程带来很多灵感。
5.28:第一天没有理论课,伙伴们在莲花山公园做最直接的自然体验,首先我们需要为自己取自然名,最近读了《亲爱的小鱼》,于是我变成了“小鱼”。面对一群陌生人,如何快速地熟络起来,互相介绍环节和破冰游戏很重要。比如“大树成长记”,想象自己从一颗种子长成大树有几个步骤,两两pk,有些人成功进化成大树,有些人永远都是种子,如何化解“种子们”的尴尬,都有小技巧。
游戏:松鼠和大树建立互相的信任之后,开始体验“我的自然路径”,一边走一边通过五感,即看、嗅、听、尝和触摸来认知美丽的植物,主讲人要学会提问,比如“花是什么形态?植物为什么要开花?花怎样传播花粉?”不要自己一直讲,变成科普教学。提醒伙伴们不要随便摘花、叶,可以捡掉落的。
观察、闻、触摸黄金香柳 捡到一个五桠果,剥开闻一闻,有果香。 观察鸡蛋花花形,闻花香好的自然教育课,体验设计是层层递进的。在“我的树”环节,两两一组,分别蒙上眼睛,用其他方式去认识一棵树,比如抱一抱树有多粗,摸叶子的形状,感受阳光在哪个方向。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游戏?自然教育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也区别于常规的科普教育,它让我们每个人在自然中打开五感,深刻地思考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尝试建立一种连接,去感受自然的包容。
游戏:我的树 游戏:寻找自然的颜色 游戏:生物关系网一天的学习之后,需要总结、分享和反思,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总有很多小惊喜。
我选择了“礼物”和“望远镜”卡片作为分享切入点。伙伴在分享
19:30开始了夜观,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事项和夜观礼仪,沿着路边灌木丛,一路寻找夜行昆虫。我们认识了尺蠖蛾幼虫、暗黑腮金龟、广翅蜡蝉若虫和白额高脚蛛,路人也被我们吸引过来,经过一小段盲行来到水池边,欣赏此起彼伏的蛙鸣、蝉叫,并循声找到了花狭口蛙、黑框蟾蜍、沼水蛙。夜晚是动物们的保护色,看见它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更激发我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热情。
花狭口蛙 黑框蟾蜍 暗黑腮金龟5.29:学习了什么是自然教育,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印象深刻的是通过分小组,经常发起讨论,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看到大家都热情表达,我也不由得被感染。
讨论并总结5.30:学习了如何设计自然导览活动,包括原理、设计流程、实施和总结,下午现场出题小组演练了一遍。
游戏:闭上眼睛,用其他感觉去猜你吃到了什么演练:参观小蜜蜂农场 演练:伙伴们介绍含羞草
三天的学习结束了,大家留影纪念,感谢老师地无私传授,大家热情分享,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认识了一群小伙伴们,爱自然的人有一颗赤子之心,也希望我们像种子一样,引领更多的家庭走进自然,爱上自然教育。
“自然体验师”培训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