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教育读书让生活美好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2017-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牧羊人summer

前两天听到一个让人心痛的消息,一名高三学生用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刺死了班主任。而争执的原因是班主任将本班学校留在学校写东西,而罗某不愿。据学校同学描述,该生在校时成绩很好,“是他们班的第一名。”受害者鲍方曾被评为益阳市优秀教师,平时在班级上对学生们也是一视同仁,“老师不是特别严厉,也不是特别温和那种,就和普通的老师一样。”

在2013年的美国高中,也有过类似的事件。据CNN报道,2013年10月23日,瑞特老师伤痕累累的尸体在树林中被发现。凶手是她14岁的学生,飞利浦•其斯。瑞特老师关心爱护学生,被班上的学生们称为一缕灿烂的阳光。而这个将老师打死的学生是众人口中的“乖巧少年”。

从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到杀人犯,仅仅是一个争执的距离。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

大多数成绩优异的孩子都会被贴上好孩子的标签,而许多成绩差的孩子反而被认为是糟糕,淘气,不守规矩的。然而,很多案例却说明,做出让人大跌眼镜的残忍行为的,往往就是这些“好孩子”。

1994年冬和1995年春,清华女生朱令在至少两次摄入致死剂量重金属铊盐,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全身瘫痪、双目近乎失明、大脑萎缩……而投毒凶手竟是她的室友。

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为“考证黑熊嗅觉是否灵敏”,在北京动物园用硫酸泼向黑熊。

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在和同学打牌时发生争执,被伤害自尊心,杀死四名同学。

在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孩子的成绩,孩子是否听话时,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孩子都人格培养。一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殊不知亲密的亲子关系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学生,学生,是在学“生”。如何生存,如何生存的好,如何有一个好人生。

如果只是为了成绩学习,只会听话,很容易迷失自己,没有独立的想法,激进,不辨是非。

也是前几天,豫章书院因为体罚学生被取消办学资格。而部分家长却坚持继续办学。这些家长看到孩子们在书院里被关老实了,被打乖了,就一味的认为书院是对的。那孩子的心理健康呢?又由谁来负责。把孩子的教育全部推给学校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家长。

周作人先生说:“世间无知的父母,将子女当作所有品,牛马一般养育,以为养大以后,可以随便唤他骑他,那便是退化的谬误思想。”如果一个孩子,一直处在“要我怎样怎样”的状态,会感到极度的压抑。而能决定“我要怎样怎样”的孩子,往往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在社会中有着良好表现。

原本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孩子爱家长,家长爱孩子,如此简洁的原理,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例外。这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一个孩子在本该接受爱,享受自由,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被压抑打骂,得不到良好的沟通。那后果可想而知。

关注孩子的成绩的确重要,可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