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忙星

今天想要骂一本书

2020-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昱Leo

#Leo的日记# D222

我现在基本上每天都会在得到上听本书,今天听到一本《永远幸福的科学》,我震惊了!

居然2016年出版的书,还有这么多落后的内容,这根本是让人朝着幸福的反方向越走越远啊……

01

一般我听书的时候,如果书里的观点跟我不相同,那我会挺开心的,又发现一个不同的角度了。

如果是里面引用的一些实验,已经被一些后续的实验颠覆,那我也挺开心的,会觉得自己比作者掌握的信息还更全面。

只要书里的内容,可以带着读者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的,我觉得都是好书。

哪怕提到的方法可能并没有书里说的那么有效,也是值得一看的书。

但是今天这本书,用着科学实验的结论,讲着让人很可能变得更加不幸福的理论和方法,这我就不能忍了。

02

书里第一个核心观点——找另一半,要看准了对方的特质,因为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一上来就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结论,把人在不同场景下,不同关系中变化的可能性给直接否定了。

了解「关系自我」这个概念的人应该就知道,人并没有一个绝对稳定的状态,跟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自己。

如果忽略了关系,直接把一个人的特质定性了,那只要关系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归因到对方身上,是对方的“特质”不好。

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很容易让人觉得不幸。

03

书里第二个核心观点——要找一个对你而言,有合适特质的人。

潜台词是说,要「找到对的人」,而不是跟一个人持续地经营关系。

可这恰恰就是让人难以幸福的一个思维方式,就像前面说的,关系出现问题,就会觉得对方是“错”的人。接下来顺理成章的选择就是——换人。

而且书里还给了方法,说最好只列3个条件,拿着这些条件去找人。

同时还给了一个负面清单,说不要找神经敏感的人,不要找猎奇心重的人……

就像是拿着标签往人身上贴。

04

书里的第三个核心观点——找另一半最好要找安全依恋型的。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老旧)的理论,把人的依赖模式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

简单来说,安全型的人比较容易和人亲近,不会经常担心自己被抛弃。

回避型的人正好相反,不适应与他人过于亲近,不大相信别人,如果有人太过亲近,会感到紧张。

而焦虑型的人,觉得别人不愿意亲近自己,经常担心伴侣不爱自己,但是又特别黏人。

其实我一直不太喜欢把人分类的时候,是用这种明显有一个特别好,其他不好的方式。

这有一点把人分等级的感觉,好像只有安全型的人,才更值得被爱。

但我研究这个理论很多年了,发现大多数人,都不会是完全的某一种类型,每个人的回避和焦虑,都像是光谱一样,对于不同的情境,可能有不同的反应。

没有好与坏,每一种情况,都是值得被爱的。

如果一味追求安全型的,又会陷入把问题都归结到外界的悲哀。

05

好吧,突然就想起,之前有人说过,引来骂声的内容,往往更容易传播,因为骂它的时候,人们总要引用里面的内容。

其实解读书的最后,也提到书里的内容,只是提供了一个视角,仅供参考,可能就是在隐晦地提醒大家——“虽然我解读了这本书,但不要把里面的内容全部当回事哦”。

很想说,如果把“权威”的话全部不做分辨地接收,那可能会在头脑里留下很多,让自己南辕北辙的信息,直到发现它们的时候,可能已经朝着反方向走很远了。

但是要怎么提升辨别能力,除了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之外,似乎最好的方法,也就是大量阅读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