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论语文惠书屋

《论语》讲堂留影396

2025-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饮酒扬波

2025-7-21 三百九十六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15.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语音整理

子张就是颛孙师,姓颛孙,名师,字子张。他是陈国公子颛孙之后。据说他天资聪慧,举止文雅从容。曾经问过孔子,怎么“干禄”,就是怎么去做官。在这里子张问的是“行”。

这里“行”,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问如何做事才能够行得通,有圆通的意思。另外一种解释是“出行”,就是出远门。两种解释,我觉得都可以,不影响对文本的解读。

“子张问行”就是有一天,子张问孔老师,怎样做事才能够行得通。据《史记》记载,子张的这一问题是孔子师徒困于陈蔡之时提出的。也就是陈蔡绝粮的时候,孔子师徒最困难,甚至随时都有性命之忧的时候,子张问了老师这个问题,我们做事怎么能够行得通?或者说我们出远门要注意什么?这无疑是对孔子智慧的一种检验。

孔子先从正面进行了直接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孔子告诉子张,说话要“忠信”。“忠”,就是做事尽心尽力,恪尽职守。“信”就是要遵守诺言,不能信口开河。行要“笃敬”。“笃”就是专注厚重,“敬”就是恭敬守礼。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算你去了蛮貊之邦,也能够行得通、玩得转、吃得开。“蛮”就是指南方的一些未开化的少数民族。“貊”是指未开化的少数民族。我们在前面说过,先秦时代东边未开化地区的称“夷”,西边的称“狄”,北边的称“戎”,南边的称“蛮”。这里用“蛮貊”来指代那些的未开化的边境地区。

随后呢,孔老师又从反面来进行论述:“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就是说,如果说话不“忠信”,做事不“笃敬”,这样在自己的家乡都行不通。“州里”就是指家乡。古代5家为邻,5邻也就是25家为“里”,2500家就是“州”,这里用“州里”指代自己的家乡附近的地区。

“行乎哉?”这是一种疑问的语气。孔老师在这里用反问来表达一种肯定,来起一种强调的作用。

孔老师用正反两个方面对于外出做事做了一个原则上的论述。怎么做呢?孔老师又给了一个具体行为上的指导: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意思是说,只要你想外出做事,你站着眼前就应该浮现这六个字:“言忠信,行笃敬。”“在舆”,就是你坐车的时候,你的眼前也应该把这六个字浮现于车子的横木上。也就是说,时时处处都要把“言忠信,行笃敬”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夫然后行”,就是说只有这样才能够行得通,才能够出远门。子张听了老师的教导,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书诸绅”。“绅”就是衣带下垂的那一部分。实际上我们可以从《论语》中看出,孔子一旦有一些精彩的言论,也就是金句出现以后,随侍的弟子都会记录在预先准备好的竹木简上,以便将来进行转述。但是子张为了便于携带躬行,直接把它记在了衣带之上,起到帮助记忆,随时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

类似的对话,在《子路篇》中也出现过。比如孔老师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与这一章的表达方式是相似的,含义也是相近的。

另外,《说苑》也记载了颜回与孔老师的一段对话,与本章可以参照理解。原文附于下:颜回将西游,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人所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

铎罡老师 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