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么治愈我的“心理创伤”?!

2019-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聆云心理

每个人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

我也常常和同行开玩笑说,如果现在没有或曾经没点“心理创伤”都无法说明自己的成长。

那么“心理创伤”到底是什么,又该怎么疗愈呢?

我们先看看心理创伤是如何形成的

不同的人在面对一件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拥有不同的结果。造成心理创伤的事件不能以大小、分类等标准来衡量。有一些事件具有“普适性”,比如经历重大的灾难,像地震、海啸等,就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有一些事件则很有针对性,比如失业、离异等,可能对于其他人来说并不是特别糟糕的一件事,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影响却是很大。因此我们做不到对当事人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呀……”。当我们作为“当事人”时,也不要苛责自己,怀疑自己为什么会受到影响,是不是自己不够坚强等等。造成心理创伤这件事,不会为我们的意志所左右。

当人处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发展阶段时,造成心理创伤的事件也会很不一样。对于婴、幼儿来说不当的养育方式就有可能造成一次创伤。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一件并不是特别糟糕的事却造成了创伤,那么就很有可能这件事是激活了生命早期的某个创伤,或者是糟糕的体验。

很多时候,造成“心理创伤”并不是“事件”本身,还可能是主流文化对于事件的解读,让人们觉得被“事件”所伤害。比如,在很久之前,社会主流文化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一非正常的状态,这让很多有同性恋倾向的人深受打击。而今天呢?想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自己该怎么做?

如果你问我,怎么做是治愈心理创伤的最好办法?

我会坚定的告诉你:“最好的方法当然寻找专业的帮助,请心理咨询师根据不同情况,陪伴当事人走出困境。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心理创伤,解决方法也是不同的。寻求专业帮助是上上之选。”

而在我们还没有“下定决定”和“鼓起勇气”去做咨询前,我们是不是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去确认创伤的情况。知道什么事情会勾起自己的创伤,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引起自己的创伤等等。不过这一定要在我们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的尝试。

其次,是耐心。不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范围。“我一定要在多长时间内自愈。”这是不现实的,一个心理创伤的出现,可能来自于一瞬间的事情,但一定经过了一段时间才出现。同时,面对“心理创伤”往往是一件非常痛苦和难熬的事情,着急只会让痛苦加倍,还不利于解决问题。

最后,是接纳并避免。既然我们知道了可能的“诱发”因素,知道需要耐心,那么剩下的就需要去避免了。即便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需要时间来处理心理创伤,何况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的我们呢?既然我们自己还不够能力去解决,那么我们就该避免(或回避)它。

专业咨询师又是怎么帮我们处理“心理创伤”呢?

有时候心理创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减轻,虽然有时候我们还会感到“痛”。有的心理创伤不太适合再去“挖”开,而是需要将其包裹起来,避免再度被激话。有的心理创伤,则可能需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和陪同下,再度“走”一遍,再度解读一次,就有可能解决(这一点,催眠技术是比较有优势的。)。不管是“包”起来还是“走”一遍,咨询师都要做到:

耐心的陪伴、真诚的倾听、无条件的关注

这三点是咨询师的基本职业素养,更有助于心理创伤的“痊愈”。

花多长时间可以慢慢走出困境,这个也不能有太过固定的、明确的限定。如果说必须半年、一年,就得好起来,这个要求本身就是在给创伤添加重量的砝码。他人也好,当事人自己也好,都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时间。让当事人能够充分的表达悲哀、愤怒等难受的情绪,以及慢慢的平复下来。

真诚的去倾听。每个人的过去都值得被尊重,每个人的创伤都应该被呵护。而“真诚”就是最好的做法。用最真实的反应,才能最现实的回应来访者,回应过去,回应创伤。

无条件的关注。来访者的反应都是真实的,都是有原因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无条件的关注当下,让来访者感受到、知道有人在陪着他,支持他。“You are not along.”(你并不孤独)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始终会陪伴在来访者左右。

总之,心理创伤需要更多的自我接纳、更多的自我关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需要别人的支持,更需要专业的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