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文主义讲座》读书心得(陳大衛)
《加尔文主义讲座》读书心得(陳大衛)
在宗教改革以来,除了马丁路德,接后影响人们最深、最广的人物应该说就是加尔文了。加尔文(1509〜1564年)生于法国,是瑞士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是宗教改革的重要的创始人之一。16世纪30年代,他参加巴黎的宗教改革运动,由于法国政府对新教徒的迫害,逃往瑞士。他发表过神学著作《基督教原理》,另称为《基督教要义》。从16世纪40年代起,他在瑞士日内瓦领导宗教改革和市政工作。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他提倡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都是上帝的旨意。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宗教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等。但加尔文还主张“预定论”,上帝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等重要的教义。
今天我们在此先读他,《加尔文主义讲座》的五篇重要的讲章,深信对我们阅读的人必有更深入的体会与造就。
简介
在未进入阅读亚伯拉罕.凯帕尔博士所翻译《加尔文主义讲座》的内容时,先在简介说明下这位译者的特殊身份,亚伯拉罕.凯帕尔博士如何是一位上帝所重用的仆人。无论在教会及神学界,还是在学校及社会都有着特殊的身份。亚伯拉罕.凯帕尔博士是著名的荷兰加尔文主义神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于1901-1905当选为荷兰首相,任荷兰议会议员三十多年。凯帕尔博士才华横溢,精力充沛。他主要是以加尔文主义为基础,对自己的祖国与社会结构进行全面改革,影响涉及几乎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他担任两任基督教杂志的编辑长达四十五年。1880年他奠立了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并亲自任教,任职。此外他出版了两百多卷著作,其中包括著名的《圣洁神学百科全书》,《圣灵的工作》,《靠近神》等。这都指出他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教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力。简介中又提到在他七十岁生日的庆祝会上,有人这样说:“四十年来,荷兰的教会,政府,出版业,教育界和科学界的历史上,每一页几乎都有他的名字”。这都反应出亚伯拉罕.凯帕尔博士对加尔文主义的执着及重视,也反应出加尔文主义的对当时的分量,所带出的影响。
第一讲:论加尔文主义作一个生活体系
作者首先将“加尔文主义”这个名词作为定义,他列出有三类:简称为--信仰告白派,预定教义派,加尔文遁道会者(这种的称呼深信会被加尔文所反对的)。当然这三类的名称也反应出他们对加尔文主义的不同认识及定义。其实加尔文主义并不是只在概念或偏面的认为上,而是在整全的真理体系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作者在此提到,作为一个生活的体系,都需要满足三个基本的关系:一、我们与神的关系;二、我们与人的关系;三、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象泛神论或无神论主义、伊斯兰主义、罗马天主教和现代主义在起点与交点上都有偏差,所以无法对人们的生活有全面性的影响,唯有加尔文主义在这三个基本的关系处理的最好,当然这绝对的理由仍是因他对神的话语《圣经》的透彻理解。
一、我们与神的关系:
加尔文主义的崇高概念是:神虽高于一切被造之物,但却以圣灵与人直接交流。这也是加尔文主义预定论的核心所在。人与神的交流完全出于神在永恒里的美好旨意。因此恩典只有直接来自神。我们存在的每时每该,我们的属灵生命完全依赖于神自己。“荣耀单单归于神”不是出发点而是结果(注:宗教改革时期的五个伟大主题之一。即:唯独圣经是权威;唯独基督是救主;恩典单单来自神;得救单单通过信;荣耀单单归于神)。这些伟大的真理就是宗教家们心中所拥有,也影响至深的能量。
“主义”是一个影响人们至深的理论体系。正如,“共产主义”是说明了这个乌托邦的思想已影响人们生活的意志形态。但在此影响更深更广的是“加尔文主义”。为何人们会习惯性地称“加尔文主义”,这也说明了这从《圣经》而来的真理已经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及生活系统,这并不是部分的受影响,而是全方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从某个意义来说,从来没有人称“路德主义”,这是为什么?加尔文和路德的相同点,他们都竭力地找到与神的直接交流。可路德却是从主观与教会概念上确定(因此,路德在教会论与天主教有许多相似),而加尔文却是定在客观及神的全能在宇宙的统一原则上。此系统从未产生过神独立存在于一切被造之物之外,存在于一切被造物之上的概念。这指出是神主动与人建立垂直的关系,住在人的中间。
“加尔文主义”并不是指出加尔文这个人的本事或厉害,而是指出有一位比他更大的是神。“加尔文主义”只是在见证这是神兴起的工作。作者在此特别地提到:“没有一个运动有过象加尔文主义那样不同寻常的发展。加尔文主义在西欧国家里兴起,并非是出于哪所名牌大学。不是因为知识分子的带领,也不是因为政府的领导。它的发展出自人民的心里。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商人、仆人、女佣,他们身上都具备的是同样的品格。他们心里都有永远得救的确据。”这实在可以看见是神伟大与奇妙的作为。
二、我们与人的关系:
能影响人们至深及生活的意识形态的第二个具备条件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概念。我们如何站在神的面前是首要的,其次就是如何站在人的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大伙存在着的并不是统一性而无穷无尽的多样性。例如:伊斯兰国家的败坏是权大与法,女人成为男人的附属品,被征服国的人民成了奴隶。而罗马天主教却人与人之间有着等级式、阶梯式。但加尔文主义却将所有的人,无论是男人、女人、富人、穷,软弱的或强壮的,智慧的还是愚拙的,在神的面前都是被造之物,都是失落的罪人。
三、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一般来说,外邦多神论对世界的估计过高。一方面对世界具有恐惧的心,另一方面又迷失在其中。但在基督教的欧洲和美国,比较重视教会与世界的关系,而忽视人与世界的关系。这种情况源于中世纪。在罗马天主教的等级观念下,教会与世界互相排斥。前者被看为圣洁的,后者则被视为在咒诅之下。加尔文主义以它双重的社会地位在思想上、概念上进行一场完全不同的改革。加尔文主义是将自己放在神的面前,不仅因着人按神形像被造而尊重人,而且将世界视为神圣的创造,旗帜鲜明地指出,救恩是神的特殊恩典,神也有一般恩典,维持、供应世上的一切生命,放缓对地的诅咒,限制世界的破坏。
加尔文主义在以上的三个关系中提供了合乎《圣经》非常正确的看法。其明确定义的起点。即:我们与神、我们与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第一、人与永恒者之间的直接交往而不需要借助教会;第二、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即:每个人都是按神的形像被造。因此,每个人在神,在政府的眼里都有尊严。第三、承认整个世界所受的咒诅被神的普通恩典所约束,尊重世界上的生活以及其独立性。并且我们必须在每一个领域里开发神藏于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潜能。
第二讲:加尔文主义与宗教信仰
我们已经提到加尔文主义是作一个生活的体系来论述,这个根源就是源于加尔文对他自己所信的信仰执着,换一句话说:就是加尔文对于《圣经》的执着,这就是现在要谈的加尔文主义与宗教信仰。我们可以肯定能使加尔文及加尔文主义的真正因素,乃是因为他背后的神。作者提到:“犹如赐他一支神来笔,加尔文主义创造出了自己的信仰告白,自己的神学,自己的教会组织结构,自己的教会纪律,自己的崇拜方式和自己的道德实践。”当我们要讨论有关宗教的事宜时必须要关联了四个问题来思考,这也作者在此非常清楚值得我们理解的:一、宗教信仰的存在到底是为了神还是为了人?二、宗教信仰是直接运作还是必须通过媒介?三、宗教信仰是否能只需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是关系到我们全部人生和我们的存在本身?四、宗教信仰是否能成为一种正常的,还必须是一个非正常的既:教会的特征是什么?
那么,对于这些的问题,加尔文主义的回答是:一、宗教信仰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了人的,而是美好的,是为了神的。二、宗教信仰的运作不应通过媒介的方式,而应是通过人的解释,直接出于人的心灵。三、宗教信仰不只是与生活并行的,部分的,而必须掌握我们人全部的生存。四、宗教信仰的特征应该是救赎性的,它不应出于我们的败坏性,而是出于我们里面新造的人,是通过重生在恢复人原来的标准。这些的回答足够使我们真正明白加尔文主义在宗教信仰方面如何忠于《圣经》神文本的道,如何有能力地影响了人们。接下,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些的阐述,来回复以上的四个问题:
一、宗教信仰的存在到底是为了神还是为了人?
加尔文主义认定所有的万物都是出于神所创造的,也为了他自己,也因于万有都是本于神、依靠神、归于神,万物也理所当然地都有声无声地述说神的荣耀。(罗11:36;西1:6;赛6:2-4;诗19:1;太21:6)。加尔文认为撒在人心里,将真正的基本的宗教信仰表达植于人的本性之中。是神自己通过拨动人灵魂的琴弦所产生的神圣感觉使人具有宗教性。只是由于罪的原故,一个需要的声音打破了此神圣之曲的合谐。
宗教里每一个动机的起始都是出于神而不是,人是器皿、是方法,唯有神是目的,是始点也是终点,是众水之源泉,也是众水所流回的海洋。
二、宗教信仰是直接运作还是必须通过媒介?
这一点在加尔文主义从《圣经》神文本的道里也很清楚、也非常明确地回答是直接的。但这点在罗马天主教里头却出现了反面性。塞进了圣母、众天使、圣徒、烈士和一整套等级森严的神职人员系统等所组成的中介、中保体制。虽然马丁路德曾站出来坚决反对神父制的中介系统,那些以他名字命名的教会(即:路德教会)却又旧梦重温,自称为“中保的位置、神秘的管家”在这点上加尔文却完全认清,纯洁的属灵信仰的概念。加尔文认为,神在创世之前的全权拣选将人内在心灵与神自己直接相联,那上天之光直接照进人们的心底,唯有这样的宗教信仰,在最绝对的概念上,才真正是得以完美实现的宗教。
三、宗教信仰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呢?还是在最严格意义上,最全面、最彻底的征服整个人的?
在这一点上加尔文主义也绝不含糊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宗教信仰关系到全人类。因为全人类都是神的创造,是他的奇妙之工的产物,也完全属于他。作者在此也明确地指出,真正的加尔文主义者从不丢弃宗教一致性的准则。来自神的同一个要求必须刻在所有人的生活里。因为只有这位神维持、保护了所有的生命,正如他创造了所有的生命一样。
四、宗教信仰到底应该是一致性的、正常的,还是特殊的,关于救赎的?
加尔文主义的认为宗教信仰的特征应该是救赎性的,它不应该是出于我们因坠落而来的败坏人性,没有一个已坠落的人可用自我的方式来认识神,追求神,也在取决于真正的宗教信仰的根源是出于神、而非人的。但也在于一个被救赎之人对神认识的渐进性,是通过里面新造的人不断地恢复人原来的标准。
第三讲:加尔文主义与政治
现在我们从加尔文主义来谈论有关国家政权,从神圣的范畴进入世俗生活。有人论调说加尔文主义只是一种在救赎上的、教义上的运动,其实不然。加尔文主义在宗教信仰上也是为了社会与政治定下了根本性的概念。这是我们极其重要的认识及肯定。加尔文主义不仅仅是修剪枝子、清理枝干,它也触及了我们人类生活之根。其实我们也可以宏观历史就可以知道,从来没有一个政治体制不是建立在一个特殊的宗教概念或一个特殊的反宗教概念之上。也就是说:在表面上看,宗教与政治好像是一个一分为的两个载体,其实从内在的因素来看,并不是如此。作者在此特别提到美国的两个历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在《美国历史》一书中说:“对加尔文主义的狂热就是对自由的狂热;在为自己自由而战的首先战场上,加尔文的信仰告白就是他的武器,就是他最忠诚的同盟军。”另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普林斯特也这样说:“我们国家在宪法上所确立的自由来自于、也扎根于加尔文主义。”我们都知道,作为历史学家他应该是相对比较客观地判断事件,但他们如此对加尔文主义对政治的影响有这么肯定的言论,这并不是出于其它的不是因,乃是出于客观性的历史事实--加尔文主义对政治性的影响。
加尔文主义所影响的政治层面,仍是在于他对神的主权有着深入的理解。这个概念主导的加尔文的并不是在于救赎概念上的因信称义,而是在最广的范畴里三位一体神的整个宇宙的全权管理,包括每一层面、所有一切的范畴与国度,包括可见的、不可见的。这一全权管理可以归纳成涉及人类生活的三个方面:
一、神对国家的掌权--列国的王靠我掌权,世上所有的权柄都是出于神,废王立王都是在于神(申8:20;但2:21;罗13:1)。在这一点上,作者凯帕尔有很好的总结三点:1、在所有国家的命运上唯独神具有全权,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被造之物具有这种权力,因为万国都被他的无上权能所造,由他的定旨所掌管。2、在政治范畴内,罪已经破坏了神的直接统治,因此人被赋予行使政府的权力,来作为一种补救。
二、神对社会的掌权--从加尔文主义的观点来说,家庭、贸易、科学、艺术等都属于社会的范畴,它们的存在不必依赖国家,它们也不必从国家的权威之下为自己设立法则、规矩,它们顺服的是自己心里的最高权威,那是因着上帝的恩典在他们心里掌权的权威,正如国家也有比它自己更高的权威一样。他也指出所有的领域都有自己的权威:1、在社会中有个人的天赋、能力;2、在集体的概念上有大学、协会等等;3、在家庭和婚姻里;4、在人们生活的社区里。在这四个范畴里政府不可将它的法规强加上去。政府必须尊重自己内在的规律。
加尔文主义也提到政府有关的三重责任与义务:1、每当不同的领域之间发生冲突时,政府应该指出双方各自的界线。2、任何地方发生滥权时,政府应当保护个人、保护软弱的一方。3、政府以行政手段调整经济、维护国家的稳定。
加尔文明确指出政府不能做一切的决定,法律必须规定各方面的权力,人民必须具有不可征服的权力以防止政府的滥权。这以上的内容都是加尔文主义对社会从上帝的角度有着很好的总结与论述,值得我们参考及借鉴。
三、神对教会的掌权--本文的凯帕尔在这一点上却感到有些难度,他说:他的难度并不是对此结论有何怀疑,而是对于加尔文与在信仰告白条款中把“预防、铲除殉一切形式的拜偶像和假宗教,保护教会的神圣敬拜”之权交托给了政府。难度在于当年加尔文和他的同事们一致要求政府对宗教事务进行干涉。也因此产生了火葬舍维塔斯的堆上一案(注:即1553年日内瓦对异端分子舍维塔斯处火刑一事)。为了更明确地谈论,作者凯帕尔要从三步来思考:
1、政府与上帝的关系--政府应该是仆人。政府必须承认上帝是最高的主宰,他们的权力都来自上帝,他们应该根据上帝的定旨治理人民,服事上帝。
2、政府与教会的关系--政府无法,也无能力来判断无往不教会的真伪。加尔文主义拒绝让政府来做仲裁。
3、政府与个人的关系--作者凯帕尔引用维特布来奇教授的话:“每一个人在他的良心里都有君王般的主权,不受任何辖制。”或者象海尔德所言:“从某些方面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主权,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范畴,除了上帝之外,无人在他之上。”这也指出政府有他的权限,不得随施权,它都知道权力是从上帝而来,也不得随将权力施到教会和个人身上。
第四讲:加尔文主义与科学:
在这一章里作者凯帕尔要提到加尔文主义对科学层面的影响,作者也认为这个题目是很大的,也不可能作到页面俱到,但他要从四方面重点来思考。
一、加尔文主义鼓励、促进了对科学的热爱--加尔文主义其实是隐藏着一种圣科学研究的驱动力,一个倾向和一种鼓励。作者在此特别提到,加尔文主义促进了科学发展是一个事实,他说:“加尔文主义本身的原则就要求科学精神。”这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无疑是莱顿大学的建立。德国历来以其一流的科学为骄傲,象纪尔布(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作证说:“莱顿大学学术委员会是值得纪念的科学之殿。”我们可以从加尔文主义认为:“科学就是寻找一个对宇宙的统一认识概念。”假如我们能想理解这点,就必须从预定论再进一步来看上帝的旨意。这绝非是可有可无的事,正相反我们这样做,更表明了对科学的热爱,因为所有的科学都是为了寻找宇宙的统一认识概念,也因为如此,加尔文主义能促进人们对科学的热爱。
二、加尔文主义恢复了科学应有的位置--我们知道天文学研究的确是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的。可到了中世纪,科学就消失了,人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引向来生。可加尔文主义认为,假如我们不得不在具有美丽的天文科学上,就会对永恒之事却瞎眼了古希腊与对天文科学茫然无知。我们可以肯定一个人若真对永恒有兴趣,有期待,自然就不会对上帝所创造的宇宙莫不关心,作个无知或无所事事的人,反而会借此去探索永生的上帝在宇宙里所带给人类的奇妙,借此也可以体会超越宇宙、超越今生的永恒是我们应该要多么期待和向往的。众所周知,基督教信仰从质上说是拯救性的:“我当怎样才可以得救?”(徒16:30)我们也知道历史中曾经有的二元论概念造成了自然生命与恩典生命之间的断裂。这是极端可怕的。作者在此为加尔文主义特别提到两个例子:第1个例子、在16世纪意大利米兰市发生大瘟疫,波罗米奥大主教以感人的爱每天救济二千多濒死的人们,成为很好的见证。16世纪瑞士的是内瓦也发生了一场大瘟疫,加尔文做的更好,更有慧。他不仅一直在为病人提供属灵的供养,也建立起有史以来第一套公共卫生措施,从而控制了疫情。第2个例子、是17世纪荷兰姆斯特丹的加尔文主义传道人普朗西斯,他不仅讲道极为出色是一位在他所生活的教会问题很有争议时代的最敬虔的牧师,同时也是当地般主和般长们最信赖的顾问。因为他在地理学上博学多识。他对地球经度、纬度的研究是在他对基督大爱的长度、宽度的寻求中所形成的。他所看到的上帝的工作有两项,一是上帝的创造之工,一是基督的救赎之工。他在这两项工作中颂赞、爱慕上帝伟大崇高与无尚权威,也使他的灵魂喜乐无穷。单从这两项的例子就可以得出加尔文主义在科学的领域、给予科学的位置是值得赞扬的。
三、加尔文主义使科学从不自然的束缚中争脱出来--作者在此也特别提到,我们有关罪使人完全败坏的教义并非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一致,这是一个事实。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都有了罪,必失去了上帝原先所创造而有的智慧和能力,使之人容易理解上帝在宇宙中的事。一个人若对罪的认识越明确、越透彻,也意味也越能从中束缚中争脱出来。在这点上加尔文主义给予罪的定义有个很好的说明。加尔文主义的立场是,一方面对罪有一个最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认为坠落的人的好行为是因为是上帝普通的恩典。从这一点上,加尔文主义可以使基督徒对生活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态度,在他的眼里,不仅是教会,而是整个世界都属于上帝,两者都是这位超然设计师与掌管者的杰作,因而都值得人去学习、研究的。
四、加尔文主义是如何寻找并找到不可避免的科学冲突之答案的--科学的解放必然导致各种不同原则的冲突,这里的冲突是指自由的调查、研究所导致观念上的冲突,唯有加尔文主义为此冲突找到了答案,这实在是值得我们留意的事。例如: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康德学派与里格尔学派(两者都是德国哲学家);法制主义者与道德主义;医学上,有顺势疗法与对抗疗法;地质上有火成论与水成论;自然科学上有达尔文主义与反达尔文主义;语言学上也有完全不同的学派;哲学上,也有形成主义者与实用主义者总是争论不休.....。到处都有争论、冲突与争斗。作者凯帕尔在此也特别指出,这所有的冲突或争论都不是在信仰与科学上的(信仰与科学上的冲突是不存在的),而都是指原则的冲突。原则上最大的冲突就那些相信三位一体神和他的话与那些自然神论,泛神论和自然主义之间在如何解决这个世界的问题上的冲突。加尔文主义并不是要去面对及解决这些诸多看似无法定论的冲突,而是直接回到人的内心意识上去,加尔文主义认为人的科学都是源于内心意识的。每个人在看待事物的不正常状态特性上不尽相同,假如事物的正常状态未被破坏,所有人的内心意识都会相同,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一些内心,罪的意识非常强,但这在另一些人则根本无所谓。因此,加尔文认为,在每一个的心里都藏着一颗“信仰的种子”。无论人承认不承认,在心理承受巨大压力时都会使他的灵魂战惊而产生“有神的感觉”。但加尔文同时认为,信的人与不信的人内心意识不可能相互认同,相互反对是不可避免的。
从以上种种的论述,每一门科学里都应该允许对立的原则存在,无论是天文学家、地质学家、物理学家,他们的每一个发现都应当予以重视。但也必须记录下每一个客观事实和数据,以与他们一样科学态度来进行研究。为了实现这一切,大学必须来一场大变革,就如当初加尔文主义兴盛之时一样。根据加尔文主义的要求,教会与政府都应该干涉大学(这当然不是指经费上的赞助,而是指行政上的干预)。好使大学在自己的土壤里扎根成长,欣欣向荣。
第五讲:加尔文主义与艺术
作者凯帕尔在此提到,今天,人们对艺术的崇尚已经疯狂到了屈膝敬拜的地步。这与加尔文主义所提倡的严肃生活没有什么合谐性可言。望远今天的艺术已经进入到各种低俗的层面,也正在随波逐流。加尔文主义认为女孩子去给艺术家当模特有损于人格,视跳芭蕾舞为置自己的尊严为不顾,这种道德严肃性与那些认为只要是为了艺术女神的原故,人可以牺牲一切的肉欲主义形成了直接的冲突。“真正的艺术天才寻求的是高度的个人风格,而不是随波逐流,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实在缺乏伟大的艺术作品,就只好沉湎在昔日的艺术余辉里。”本文要从以下的三个要点来调查加尔文主义与艺术,加尔文主义如何看待艺术。
一、为什么加尔文主义不允许发展起一个自己的艺术形态
建筑与艺术的分不开的。当时人们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空前的。雅典人以巴特农殿为自豪,罗马人因万神庙骄傲,拜占庭有圣索菲亚,科隆有大教堂,凡帝冈有圣彼得大教堂,那加尔文主义却没有任何的建筑或艺术上的成就。这是为什么呢?有人对加尔文主义的批评是,加尔文主义在艺术上赤贫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人当时时代来看,所有的艺术就连于建筑,但建筑通常都是在表现于与宗教或敬拜相关。但加尔文主义拒绝把信仰观念渗入到壮观的建筑物中去的艺术。艺术只是为了表达人向上帝的尊崇与敬拜,并不是在于彰显人为欲望或低级宗教中所表现的壮观教堂或庙宇。这也是加尔文主义为何没有在艺术方面上有所发展的根本原因了。
二、加尔文主义的原则会使艺术的本质生出什么样的效果
凯帕尔在此明确指出,在艺术史上从来就没有过任何一种与宗教信仰无关的,而是指一种全面的,对所有的艺术具有根本影响力的艺术形态。除非我们能理解艺术不是一种点缀,不是生活中的娱乐,而是我们存在中的一种最严肃的力量之后,我们就知道艺术的不同表达形式和主要的变化与我们整个生活中的主要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整个人类存在中的这些变化是由我们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加尔文主义严格的信仰原则不需要创造出一种普遍的艺术来表达信仰的真义,也不允许以可见的、情绪化的象征符号来表达其信仰的内在要素。
三、加尔文主义对艺术发展的真正贡献
当我们了解加尔文主义为何不在外在的建筑的艺术上表现时,就能肯定加尔文主义(比其他的体系)所达到的更阶段。接后,我们就来看加尔文主义是如何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卓越地鼓励、促进艺术发展的,对艺术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真正贡献。文艺复兴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有着不可否定的重要性及价值所在。但文艺复兴所存在的问题是被一边倒的外邦异教热情所污染,而加尔文则坚定地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上,比其他任何一位改教家都更尖锐地反对每一种外邦异教的影响。我们在此也引用哈特曼说过的一段很中肯的话:“真正属灵的信仰,一方面从艺术家手中夺去宗教艺术;但另一方面又将整个世界交在他手里,好叫全世界都因着信仰的原故而充满活力。”这是马丁路德所盼望的纯洁信仰。但加尔文主义第一次将它付诸实践。在加尔文主义的推动下,我们的父辈们脱离了外面闪着光芒的罗马天主教以及他那巨大财富。这也是加尔文主义提到“普遍恩典”散发出来能量所带来的果效。
结语:加尔文及加尔文主义所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空前,从目前来看没有一个人能象加尔文一样对人类有着全方位的影响。非常明确地将上帝的特殊的恩典和普遍的恩典作个阐述,也借此让人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人在上帝面前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都应该按着从上帝而来的天赋尽所应尽的本分。故此,加尔文无论在艺术、在科学、在宗教信仰上都没有隔离、孤立起来。正相反,他所盼望的就将宗教信仰、科学、艺术这三股至关重要的力量渗透全人类的生活。科学必须不停地向前发展直到完全弄清楚整个宇宙物质世界;基督教信仰也必须渗透影响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这也就是作者凯帕尔为何要在这篇文章里论述加尔文主义,也为要使我们后辈的读者们更深入认识加尔文主义对人类生活体系、对宗教信仰、对政府、对科学、对艺术有着什么样的巨大影响。我们也可以说:“加尔文主义不单是对基督教的信仰有着最深入、最全面的影响,能奠定了基督教信仰的要义;但同时也是全人类的生活有着最透彻、最广大的影响,能定向了人类的生活的质量及方向。”
但愿有心寻求上帝的人都能从加尔文本人及加尔文主义得到更多的属灵益处,这并不是加尔文本身,而是源那位掌管加尔文的主宰上帝。愿上帝得当得的荣耀,愿阅读加尔文之著的人得当得的属灵益处。
------陳大衛2017年12月15日写于福州友汇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