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哉杏在荐稿人生几何?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

独霸西戎的秦穆公

2021-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糊涂山人

秦穆公算不算“春秋五霸”之一,史学家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就功业而论,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在西戎的经营,他的功绩,恐怕不亚于齐桓晋文(且晋文公之立得秦穆公外援),甚至在本国实际版图的扩张这一点上,秦穆公在春秋的霸主中可谓是独一无二的。秦国后世得以东出,终一统天下,追根溯源,恐怕都绕不过穆公奠定的基础。周天子派特使召公来贺,赐以金鼓,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承认了秦穆公的霸业。史学家所以有争论的地方,在于他当世东出的不利,终其一生,未能会盟中原,不能号令中原诸侯,以正统论而言,他实在又算不上中原的霸主。后世对正统的论断,以欧阳修的影响最为深远,“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二者至少要得其一。综上,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秦穆公是得霸主之实,但未能行霸主之权。

那么,秦穆公其人及其霸业的经过如何?要了解这个问题,为免突兀,我们还是要先看一看秦国大致的发展脉络。

一、秦国之先

秦国的祖先,据《史记》上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帝颛顼的孙女女修。女修纺织的时候,见一玄鸟(燕子)蛋,捡而吞之,遂生子。(这个说法和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很是相近,大概是因为秦之先在商显赫过而来的附会。秦之与商拉近关系,不知道是否有因秦一统代周而找牵强理由的因素在?一如周之追慕夏。)女修便是秦的始祖了。这固然有神话的色彩,但可以知道的一点是,所以记其母者,当是因在母系社会时期。到了舜帝时期,秦之先人大费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得了赏赐,且被赐婚,又帮舜驯服鸟兽,而被赐姓嬴氏。这是秦王公之族姓氏的由来。

商汤时期,秦之先人费昌去夏归商,作为汤的“司机”(为汤御)参加了灭夏的重要战役——鸣条之战。他们的先人中衍又是帝太戊的“司机”,且得了赐婚。中衍往后,秦之先人世代辅佐殷商有功,嬴姓遂成为诸侯。

在周的时候,秦之先人造父又作为周穆王的“司机”,载穆王西巡狩;徐偃王作乱,又驾车日行千里,使穆王得以及时归周平叛。造父因功被封到赵城,这算是开始有了自己的第一块根据地。周孝王的时候,秦之先人非子替孝王养马,养得很好,深得孝王欢心。非子并非嫡出,孝王便想让非子奉其父大骆之祀,嫡出的申王女一方不愿意,为了稳固西戎,最终孝王没有给非子改嫡,而是给他另封了一块地方,“邑之秦”,号曰秦嬴,这就是秦的由来了。周厉王的时候,大骆嫡出的一族为西戎所灭。周宣王即位后,庶出秦嬴的后代秦仲被封为大夫,去讨伐西戎,结果被西戎所杀。秦仲有五子,长子曰庄公,率领周宣王赐的七千兵,大破西戎。周宣王于是让庄公继承了秦仲并先前大骆之族的地方,称西垂大夫。庄公长子世父立志要杀戎王报其祖父之仇,于是让太子位给其弟,其弟是为襄公。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和申侯杀幽王于骊山下,襄公带兵参与救周,一起赶走了入侵者。周平王因岐西乱局,东迁洛邑,襄公又带兵护送。平王许诺襄公攻戎之后,可以尽将被占领的岐、丰之地归秦,并封爵,襄公始与诸侯通使,秦国算是正式立国,成为东周王朝的诸侯国之一。

襄公立国之后,伐戎,未竟而卒,其子文公接替。文公是一代雄主,他先是迁居到汧水和渭水之间,在此营建都邑,而后建鄜畤,以为祭祀之所;以史记事,民多归划。用了十六年的时间,文公终于大败戎兵,尽收周之余民,收复了岐、奉之地,而后把岐以东的地献给了周王朝。文公在位时,定了夷三族之罪,秦法严苛,盖自此始乎?秦国到了宣公这一代,与晋国在河阳有过交锋,取得了胜利。宣公卒后,其弟成公即位,周边的小国有来朝的。成公卒后,又传给了弟弟,这个弟弟,便是赫赫有名的秦穆公了。

二、东出争衡

秦穆公名任好,他即位的第一年,便亲自出征到茅津,取得了胜利。这一时期及其后很长时间,秦国很大的精力是放在与东方诸国的交际上,这里面最主要的是与晋国的争衡。山陕相邻,秦国欲东出,无论如何是绕不开晋国的。晋国这时候是一代雄主的献公执政,正是国力强盛的时期,秦对晋总体上是处于弱势的。到了第四年,穆公迎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为夫人,结成“秦晋之好”。然而这其实算不上“和亲”,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嫁娶的政治婚姻很频繁,有时候能起到一些作用,但难以左右相争的大局,毕竟是一个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时代。这时候中原的情形,齐桓公的霸业即将走向顶峰,秦穆公在这样雄主并出的时期,仍需要积蓄实力,等待机会。争锋的机会未见得说来就来,但是增长实力的机会却随送亲的队伍而来了。

在晋国送亲的队伍中,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别人不知,秦穆公却早闻他的大名——百里奚。百里奚本是虞国的大夫,晋献公灭虞后,百里奚被俘虏到了晋国。晋献公对待这战俘,以奴隶视之,将其作为陪嫁送往秦国。百里奚不堪受辱,半路逃跑,到楚国边境,被抓了。秦穆公一看陪嫁名单,少了百里奚,打听到在楚国养马呢,本想用重金赎回,怕这样一来,显得太重视此人,则楚国很可能会将其留用。于是穆公派人到楚国,说:我们的“嫁妆”跑到了贵国,劳烦贵国给抓住了,我们愿意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楚国人觉得白捡的便宜,区区一个奴隶,五张羊皮,划得来!穆公得百里奚后,与之言国事,二人促谈三日,穆公大悦,随即让他秉执国政,号五羖大夫(五张黑羊皮大夫)。百里奚向穆公推荐了他的好友蹇叔,说蹇叔之贤能尤过于己,只不过世人不知。他向穆公解释道:“我早年去齐国,穷困潦倒到乞讨的地步,是蹇叔收留了我;我打算去投靠公孙无知,蹇叔阻止了我,后来无知被杀,我因幸免于难。离开齐国到了周,我因为王子颓喜欢牛,就想靠养牛讨一个进身之路;王子颓打算任用我的时候,又是蹇叔阻止了我,我便离开了,后来王子颓叛乱被杀,我再次幸免于难。而后我到虞国,蹇叔仍然劝阻我;我知道虞国国君不会重用我,只不过为了私利爵禄,留在了虞国,结果就成了晋国的俘虏。前两次我听了蹇叔的话,都幸免于难,最后一次没听,就糟了难。”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两点信息。第一,蹇叔有知人之贤,能看到落魄的百里奚的才能,这是个真正的伯乐。第二,蹇叔对各国政治和上层人物有深刻的了解,对时局有清晰的判断。百里奚说蹇叔贤能,不仅是因为报恩,而是有理有据的。穆公听后,派人重金去迎聘蹇叔,任用为上大夫。

晋献公卒后,晋国发生了内乱,秦穆公的机会似乎来了。在外逃亡的晋公子夷吾将被迎立为君,他们怕回去被杀,乃向秦国请求出兵护送,条件是事后割河西八城之地给秦。这样东进拓土的机会,秦穆公很乐意,便答应了,夷吾得以顺利即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是个有利益心没大本事的君主,谋国而重小利,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即位之后,晋惠公便赖掉了许诺给秦国的地,又杀了扶植他的大臣里克,出使秦国的丕郑听闻立即投降了秦国,并向秦穆公献策废夷吾而更立公子重耳。丕郑的儿子丕豹也跑到秦国,向穆公报告晋国的情况,建议秦出兵伐晋。穆公对分析了晋国的政局,觉得晋惠公能诛杀里克这样的重臣而百姓不反,说明他对晋国还有掌控力的,于是没有接收丕豹的建议。尽管没听,但穆公还是私下任用了丕豹,这便是穆公政治手腕的高明了。

穆公的冷静与耐心,终于等来了机会。说起来,还是晋惠公自己的作。先是,晋国发生旱灾,向秦国请求粮食支援,秦国君臣商议一番后,放下此前对晋割地失信的芥蒂,车转船运,全力支援晋国。没过两年,秦国也发生了旱灾,于是向晋请求支援。晋国君臣觉得这是好机会,惠公便亲自领兵,趁机伐秦。秦穆公大怒,任用丕豹为大将,自己也亲赴前线,双方在韩地大战。晋惠公骑马抢夺秦军粮草,结果马陷泥潭,秦穆公一马当先,追杀晋惠公,结果被晋赶来的援军围困,穆公眼看要被俘甚至被杀,情形相当危险。就在此时,斜刺里杀出三百人,趁晋军措手不及的工夫营救了穆公,且抓了晋惠公回来。原来这三百人是岐山下的山野之人,当年穆公的良马跑出来,被他们抓住杀吃了,官吏按秦法要将这些人处以极刑;穆公说,不能因为畜生而杀人,且吃马肉不饮酒对身体有害,于是赐他们酒后赦免了他们。这些人感恩戴德,这是闻讯组了“敢死队”来报恩的。对比晋惠公和秦穆公,可见政治手腕和人君气度的差距,尤在人治的政体下,是大可影响到一国之气象的。

抓了晋惠公回来后,秦穆公要全国斋戒,准备杀之以告祭天帝。周天子听闻,派人来说和。穆公夫人是晋惠公的姐姐,穿着丧服光着脚丫子来找穆公,请穆公放人。穆公说:一面是天子,一面是夫人,放人吧。放是放,可不能白放,晋国拿出来两个条件。其一,正式献出了河西之地;其二,将晋太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此番交锋之后,秦国的领土向东扩张到黄河沿岸。可以说,在穆公手里,逐渐扭转了秦对晋的全面劣势,秦国的影响力开始延伸到中原诸国。

虽说是人质,但秦国给晋太子圉的待遇还是不错的,甚至把宗室之女嫁给他。当然,这里面也一定有政治的考量。太子将来回国即位,秦女成了夫人,对秦国是有好处的。到这里,我们秦穆公对外的策略,一面是“温柔乡”,一面是“杀威棒”。太子圉在秦国待了大概八九年的时间,听闻晋惠公病危,怕被其他的兄弟取而代之,便丢下了他的秦国老婆,偷偷跑回了晋国。晋惠公卒后,太子圉即位,是为晋怀公。秦国对晋怀公此举大为光火,从楚国接来了流亡的晋公子重耳,把秦女即前太子圉的老婆转而嫁给了重耳,而后护送他回国取怀公而代之为晋君,便是晋文公。秦穆公之立晋文公,本意上定然是希望其感恩而亲秦的,但晋文公励精图治,进而称霸中原,这恐怕是穆公始料未及的。虽然因之秦晋之间有过一段“蜜月期”,但总体来说,秦国没捞到什么实质上的好处。像周王室发生叛乱,护送周天子回都这样的风头,也被晋文公抢了先。晋文公邀秦穆公一同伐郑,被烛之武点破其中的利害,秦穆公撤兵,又没得到什么好处。晋文公在世的这几年,秦穆公向东方的经营,总体上收效甚微。此后,秦晋之间又开始生出了嫌隙。

晋文公卒后,郑国有人向秦穆公来言明,打算作为内应,引秦军灭郑。穆公大概是在东边多年未有进取,觉得这样的机会不该错过,不顾百里奚和蹇叔等大臣的反对,坚决派兵出征郑国,派的大将便是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和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临行前,二老来哭,言此征必败,恐怕日后父子不能再见。秦军穿过周王室和滑国的地盘,未到郑都,被郑商弦高用献牛计所阻,秦军以为郑国有备,便灭了滑国准备班师。滑国是晋的属国,秦军此举可是惹恼了晋国,即位的晋襄公大怒,在文公丧期发兵阻截了秦军,秦军惨败,无一人得脱,三位主将成了晋国的俘虏。这可谓秦穆公在经营东方遭遇的最大的失利!晋襄公继文公之后,成为秦穆公东出的劲敌;秦穆公生逢晋国最为强盛的一段时期,也真是时运不济了。俘虏的三将,因为晋襄公嫡母也就是文公的夫人当年的秦女来说情,最终得以被释放回秦。这算是秦穆公“温柔乡”策略的收效了。穆公素服秦迎到郊外,非但不责他们兵败,反而向三人坦诚自己不听百里奚和蹇叔之言的错误,不但将他们官复原职,且待之更厚。此后,秦晋多次交锋,秦国胜少败多,但终于还是渡过了一次黄河,穆公亲自到茅津渡口,吊唁了当年阵亡的将士,并在军中作誓,以记己过。这大概是最早的“罪己诏”了。穆公这个人,有雄心有策略,恩以待人,过则能改,当真是有霸主的气象。东出不利,怀有王霸之志的穆公该何去何从?东方不亮西方亮,穆公转而向西,去对付西戎了。

三、独霸西戎

秦穆公对付西戎,采取的是内部瓦解的策略。边疆的民族,向来剽悍,骤然之间灭之,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此时的戎王,也不是个一无是处的糊涂君主,他听说秦穆公很贤明,便派了大臣由余使秦,一方面是建立外交关系,另一方面或许也有刺探秦国实力的用意。

由余是晋国的后裔,他的先辈避祸逃到了戎地。所以由余在当时来说,可以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戎人了,但是他能说晋语,大概他的家族一直传承着中原的文化。他本人虽生长在戎,但是骨子里接受的是诗书礼乐的教育,很是贤能,戎王很重用他。这样一个身兼汉戎,深刻了解两方政治文化的人物,人才啊,对戎是如此,对秦穆公来说,也是求知若渴。

待由余来后,秦穆公向他展示了秦国宫殿的华丽,粮仓的丰盈,这是让他看看秦国强大的国力。由余不为所动,说:这些建筑,如果是鬼做的,那是劳神;如果是人做的,那是苦民。言下之意,你这些东西都是劳民伤财。穆公很不高兴,因而问他:中原各国用诗书礼仪法度治国,尚且会有乱局,戎夷是无可比拟的,他们要治理国家岂不是更难么?由余回答说:这正是中原动乱的原因所在;因为中原这一套,实际上是人治,人治过于依赖于君主的贤明与否,君主贤明则国可能小治,后世君主昏聩,则必然生乱;戎夷则不然,他们民风淳厚,上下一心,君主治国像对待自身一样,这是所谓的圣人之治。(这一番说辞和老子的治国理念很相近,颇怀疑老子西出之后,是否到了戎地。无凭无据,戏谑之言!)一番口舌交锋下来,穆公更加领教了由余的思想和才能,便坚定了要把他招揽过来的心思。

具体怎么实施呢?内史廖献策:给戎王送美女,以堕其志;告诉戎王,由余要多留些时日,以离间疏远他们的关系;我们强行把由余留下,让他延误回国的日期。这样下来,戎王必然荒废政事,甚至会渐渐怀疑起由余来。穆公一听,觉得这个计策甚妙。留下由余的这段时日,穆公时常邀他一起吃饭,席间谈论戎夷的山川地理,探听他们的兵力虚实。这前后过来大概一年的时间,待由余返戎后,戎王早已是沉迷于美色当中,任凭他怎么规劝也不听了。穆公趁机派人偷偷到戎,去劝由余降秦。由余无奈,只得离开戎地,归降了秦穆公。

秦穆公得由余,对付戎夷可谓如虎添翼。前后大概三年的时间,也就是在到茅津渡祭拜阵亡在晋的将士的第二年,穆公出兵伐戎,取得了空前的胜利。“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在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问题上,中原各国历来只是防御居多,不堪其扰,强如齐桓公之伐山戎,也是以盟军的力量而救弱燕,能以一国之力,灭多国而并其地者,从这点来说,秦穆公在春秋的霸主当中是无出其右的。晋国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功绩,但是不是一时一世完成的,不可同日而语。

四、结语

对秦穆公的评价,散见于前文,这里再总结几点。他在位的时期,东出西进,使秦国一跃成为春秋的强国。后世秦国的君主,凡励精图治的,无不仰慕穆公的功勋。秦国之能一统天下,穆公奠定的根基,大概是最深厚的。

秦国之强,固有穆公之明,然明主自当有贤臣辅佐。穆公在用人方面,可谓知人善任,大力用贤任能,不论其出身,不看其名望。“唯才是举”,后世秦国君主的向山东各国招揽人才,这样的国策制定,其原因之一便是有穆公这样的榜样吧。

所谓霸主者,盖有吞吐天下之志,又能明察自身之失,善用贤能之士,因时势而利导,其文韬武略,成千秋功业。秦穆公,霸主是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