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甘肃石佛寺“石佛爷”神秘的面纱
揭开石佛寺“石佛爷”神秘的面纱
文/王启珍
我的老家石佛镇,有一座约于清朝初期建造的寺庙,名叫石佛寺。寺内南面建有一处两层楼高的钟鼓楼,东面建有数间僧房,北面大殿内塑着一尊慈眉善眼、笑容可掬的金身佛像,乡人称“石佛爷”。
石佛爷内身为石雕佛像,此一雕像,既不是本地巧匠所为,又不知出此何方人之手,从何处而来,数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着年深岁久,石雕佛像的今生前世更是迷雾重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传说故事辈辈传,神秘面纱代代迷。据镇上一直的传说讲,有一年盛夏,葫芦河上游突发暴雨,河水猛涨,冲毁沿途上万亩良田。天黑后只见河面上出现一团亮光,忽暗忽明,似灯非灯。并隐隐约约听到“救命啊!救命啊”的喊声。第二天早上洪水退后,人们在河滩淤泥中,发现一尊石雕佛像。人们万分惊讶,议论纷纷,猜测它来此何方,并都说佛像既然被洪水冲到此地再不走了,说明与集上百姓有缘。于是,由地方贤达出面,筹集资金、请人选址、组织乡人,在河沟东一平地建起了寺庙,为石雕佛像塑了金身,并以石雕佛像之名命为石佛寺。因地处镇子的下街,故又称下爷寺。
随着寺庙的落成,四乡八洼的善男信女蜂拥而至,一时庙里晨钟暮鼓,钟磬齐鸣。香烟缭绕,“南无”声声。佛光普照,香火空前。商贾也随之而来,商铺林立。集市热闹,商业繁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庄变集,集变镇,原来的陈家集更名为石佛集,清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设镇,此地成为当时直隶秦州十大古镇之一。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石佛爷”到底由何人因何事雕凿于何年呢?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研究学者汪明先生在其呕心沥血,历时三载校注的《麦积区金石校注》“石佛镇权氏造像题记”一文中,终于揭开了“石佛爷”神秘的面纱。汪文称:“石雕佛像建造于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干支纪年丙子年。是权景宜及其权氏族人,为其故父母发愿,建造了此尊石造像。权景宜,字辉远,天水显亲人也。(今甘肃秦安县叶堡乡),17岁即任轻车将军。后因战功卓著,被朝廷加封为使持节(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吏)、车骑大将军(高级将军官名)和仪同三司(用于封赏的荣誉姓名号)等职。而其家族也逐渐发展为大姓望族。周边浓厚的佛教信仰氛围,使得权氏族人对佛教的信仰十分虔诚,并表现出了极大地热忱,在居住地雕凿了众多数量和题材各异的佛教造像,以寄托他们对先祖的哀思,对后人的希望。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建造的石佛镇权氏石造像就是他们信仰佛教的见证。”
从地理位置上看,秦安县叶堡乡距麦积区石佛镇不远,两地间由葫芦河相连。又从上述资料可知,约在清代初年,西魏显亲权氏所建石造佛像随葫芦河洪水顺流至下游的石佛镇。而这个考证结果和民间传说基本相吻合,是迄今为止石雕佛像(石佛爷)史料最翔实、出处最可靠、考证最严谨、内容最丰富的权威之说。石佛寺“石佛爷”的神秘面纱也终于被揭开。
一佛一寺一镇,既成就了一段天人合一的美好因缘,又养育了一方百姓安居乐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又经岁月的洗礼,我的家乡终成人才辈出、商贸活跃的风水宝地。
退休职工王启珍
2017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