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跟我一起上一堂“批判性思维”的公开课(十四)
大家好!欢迎跟我一起来上Cardiff University 的教授Dr Howard Barrell的系列讲座“critical thinking”。我将争取每周更新一讲。
第十四讲 因果谬误 (Fallacies of Cause):三个例子
因果性的问题
-G K Chesterton:帽子不够分,所以……(译者注:G K Chesterton,1874-1936年,英国作家,他的原话完整为:when there aren't enough hats to go around, the problem isn't solved by lopping off some heads. 当帽子不够分的时候,不能通过砍掉脑袋来解决问题。)
- 因果性是个难以捉摸的概念
- 相关性(=“与此相关”。这和引起某事是不一样的)去读一下《Freakonomics》(中文译本为《魔鬼经济学》)
- 回归分析:一种统计学方法
《魔鬼经济学》一书中的例子:在家里有很多书会使你的小孩在学校的课业更好吗?回答这个问题很困难。虽然回归分析不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却能回答另一个稍微不同的问题:家里有很多书的小孩比起家里没有书的小孩会学得更好吗?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的区别在于因果性(第一个问题)和相关性(第二个问题)。回归分析能展示相关性但不能证明因果性。毕竟,两个变量相关可以有多种方式:X能导致Y;Y能导致X;或者也可能某个其它因素Z同时导致了X和Y。回归分析本身并不能告诉你是因为寒冷导致下雪,还是下雪导致寒冷,或者这两者只是同时发生。
有关因果性的常见假设:
- 凡事皆有原因;
- 我们应该有能力找出每件事的原因;
- 很多事有单一原因;
- 原因先于结果(如果X导致Y,则X必须先于Y发生);及
- 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一套规律或曰“法则”,或因果关系法则支持。(混沌理论:完全可预测的“法则”是如果产生完全不可预测的结果的)
哲学上的争论还在继续……
“后此谬误”推理 Post hoc reasoning
- 伊索寓言(儿童电视)中,公鸡每天早上在太阳升起前打鸣,这使得公鸡相信,他导致了太阳的升起。
- 我们刚才说过原因必须总是发生在结果之前。
-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发生在前的就是原因。
- X必须发生在Y之前是X成为Y的原因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X发生在Y之前,这一事实并不是X成为Y的原因(之一)的充分条件。
- 后发者因之而发(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在此之后,所以因此而发生
- 后此谬误认为,发生在某事之前的事即为该事的原因。
混淆因果
有时候,我们混淆了因果。我们将某事作为原因,而它更可能是结果。
比如:
- 几乎所有的军事专家都认为由于持续的战争威胁我们必须有一支常备军。然而,可能事实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持续的战争威胁可能正是由于常备军的存在而引发的。
- 几乎每个年收入超过3万英镑的人都有大学学位。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我们付给人们更多的薪水会提高成年人受教育程度的比例?
共同原因
当我们看到X和Y两者反复地同时出现,便由此得出结论,说其中之一一定引致了另一个,而实际上,这两者都是由第三者Z引致的,此情形即为共同原因谬误。
比如:
- 警察上周在袭击我的年轻人家里,发现了包含大量血腥暴力内容的DVD碟片。这说明暴力场景刺激观影者攻击他人。
- 阅读《魔鬼经济学》书中与此谬误相关的精彩例证:堕胎合法化是造成美国过去20年此犯罪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下一讲预告:Five Rhetorical Ploys
下周见!
20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