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内心不拧巴的人
2016-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Odelia
图片发自樱桃木木
内心不拧巴。这话不是我说的,是老师今天在日志里的一句话。
老师最近去了一趟内蒙,当然是学术交流,和一帮博士大咖专家以及国外友人专家一起。老师笑侃“秃子沾了月亮的光”,因为连陪同和随行的,给他们照相、开车、提包和斟酒的,都是一帮博士或在读博士生,老师心里也打鼓了。
在几天的相处中,老师说到了个性,老师觉得自己尽管不太敞亮又心事太重,但算是性格开朗且内心不拧巴的人,因此各种场合都能放得开。但恰恰是这,云泥之别于月亮们。
好了,我喜欢的词来了,拧巴。小时候学校里的老师常常这样说我们:说话、行文不畅,是为拧巴。长大后,父亲曾经这样说过我:凡事都愿意和他拧巴着来,是为意见不合。
事实上,在我成年以后,鲜有说这个词了,却不是人不拧巴了。做一个内心不拧巴的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然的总比经过修饰包装的来的更可贵更有价值。
我们追求内心的美丽远远胜于外表的美丽。前者包括很多东西,自身的涵养,德才的修养以及品质的素养……我们会欣赏艺人身上更本真的东西,而不是他们那一张张被整得拧巴的脸。
只有实实在在的学识和技能,才会对人的精神产生影响和深刻的。
那些人人羡慕,表面光鲜的精英们,不见得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但,肯定比我们强得多的多的多……
感谢我有这样的老师,今后,努力做个内心不拧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