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不适合以常理判断
【金句1】
因为我和我国教育制度格格不入又不肯妥协,1989年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主动退学了。
观点:不应该看中文凭,应该注重学生的特长。
案例:有时候我想其实我远比那些浑浑噩噩地从小学读到硕士博士的人更渴望高等教育,我们都知道钱钟书进清华的时候数学是零分(后来经证实其实是15分),卢冀野入东南大学的时候也是数学零分,臧克家去山东国立青岛大学的时候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今天的大学校长们有这样的胸襟吗?
总结:虽然我没有文凭,但是我知道我是个好学生。我渴望教育,只是国家的教育政策太制式化,应该宽容一点,因材施教才是教育该有的气度。
【金句2】
任何一个相对优秀的群体里面都是笨蛋居多。
观点:讲课教师的水平和他们的报酬以及新东方的声誉比起来还是很不理想的。
案例:我看到身边大多数的同学对所有的老师评价都很好,听到那些愚蠢的笑话、对ETS 肤浅的分析导致的轻浮谩骂和充满种族歧视、宗教歧视的言论的时候,大多数人都笑得很开心。无论台下是 300 名来听传销的社会闲散人员还是 300 名来听 GRE 的大学毕业生,对于一个讲课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少区别,这也是他们在台上信口开河、吹牛放炮的信心来源。当然这里大多数同学专业都很出色都很勤奋刻苦,积极上进,性格上也远比我更具备成功的素质,我只是说他们缺少情趣,他们聪明(至少他们都敢考 GRE 的数学,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但是没有灵气,人品也未必差,只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总结:在上课的时候发现老师很多不足的地方,只有能发现问题的人,才能改正这些问题。
【段落1】
过了去年的五一节之后,我制定了严格的计划:每天只吃蔬菜、豆腐、全麦面包、鱼肉、橙汁、脱脂牛奶和善存,每天用一个小时跑10 公里,也就是标准跑道的
25 圈。我不得不骄傲的是,我只用了 58 天就减掉了 48 斤体重,去掉休息的星期天,几乎是一天一斤。然后我心情平静地迎接了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的 7 月。这件事过后我发现其实我还是很有毅力的一个人。但是我不知道我的毅力应该用来做什么,末日虽然没有来,但是新世纪来了,30 岁也快来了,这真是一件让人坐立不安的事情。
思考与分析:
用自己减肥的事情来说明自己做事情是有毅力的。虽然在普通人的眼中,一个胖子是不值得同情的,是一定不会减肥成功的。但作者就是举例自己用了58天减掉了48斤来说明自己不是普通人眼中的胖子,是一个有毅力的人,不能用常人的眼光来判断。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自己的经验和臆想来做判断,最典型的就是当初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面的反派演员冯远征,由于演技过硬,大家都会把电视剧里面的这种变态人设套用在演员身上,导致冯远征每次出门都会遭很多让人白眼,小朋友见到他也吓到大哭。就是因为这种惯性思维,导致了很多的误会。
所以,当我们遇到需要判断的事情时,不要只看表面,还要深入的分析,太以常理判断会让我们失去一个正确看事件的角度。
【段落2】
新东方老师都是拿了正确答案再进行分析讲解,可是他的工作显然也是一样,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他总是能用错误的分析推理给你一个正确的答案。另外我发现所有的三流词典,包括英汉词典,都在charter 的第一个释义上就解释了他声称在韦氏第三版未删节新国际词典的 25 条释义的最后一条中找到的答案,“由君主或立法机关发给城市或大学,规定其特权及宗旨的特许状”,所以我也买了本十多斤重的韦氏第三版回来,发现只有 13 条释义,而且在第 2 条里就解释了这个问题。现在他的那本填空教程就在我手边,仅在 No.4 的 52 道题中,我就找到了 18 处错误,如果说翻译的错误对学生不重要,那么解题分析的错误也有 10 处之多。这也最终使得我改了主意,决定做填空老师,本来我想做词汇老师,那样可以海阔天空地胡扯。
思考与分析:
作者用了一个单词的解释的例子来说明,某些老师根本就没有传说中的这么厉害,这种程度自己也可以做到,并详细举例了这个单词的解释,让读者可以更加信服,这个人不是只会纯粹的吹牛而已,为接下来作者要提出的意见打下了一个信任基础。
【段落3】
我想我多半看起来像是个怪物,高中毕业,不敢考数学,居然要来做教师。但是我到新东方应聘不是来做教师的,我是来做优秀教师的,所以不适合以常理判断。即使新东方的声誉和报酬使得它从来都不缺教师,我也知道优秀的教师永远都是不嫌多的,如果新东方从来都不缺优秀教师,那么我也知道更优秀的教师从来都是新东方迫切需要的。
思考与分析:
抓到了新东方求才若渴的痛点,而且很明确的指出新东方只是一个教英语的学校,只有英语这个专项够长,那其他地方的不足是可以被忽略的,何况自己有自信可以成为最优秀的老师,就冲这一份自信就不怕不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