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50讲之24-金融

2019-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果大喵喵

#Money is finance, finance is more than money

年底,我们不仅要对生活计划,也要梳理一下自己的财政收支情况,更新一下理财产品。本来在完成信仰这个单元之后,前半部分的通识课是告一段落的。但是果大想了想,还是想多加上“金融学”这一堂。因为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和工具,它中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方法论和思考框架。

不得不说,中国人的金融意识和理财知识,相比很多发达国家,甚至是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是非常欠缺和匮乏的。究其原因,我国自古就有“重农抑商”,“商人重利轻别离”等等这样的思想。当然还有政府监管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以至于整个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都比较晚。我们从小在学校里的时候,也没有专门开过相应的课程,致使国人整体的金融知识都比较匮乏。尤其是这些年互联网科技,大数据和金融相结合孕育出的FinTech这个领域,发展的前景机会和挑战都是巨大的,如果你没有相应的知识,真的是会错过很多的机会,当然也很有可能因为不了解而吃亏受损。所以特别是非金融专业的同学,应该尽快的补上这一块。

整个金融学涵盖的知识和领域是非常宽,向下的分支也非常多而且深:从金融的历史演化,金融的机构与各种投融资工具,到公司决策治理与市场监管,发行承销与兼并收购,各种金融衍生品以及未来的科技金融等等,从宏观到微观,从组织到个人,从传统到创新,这些专业学校里需要好几年的课程,一篇小文章根本不可能都讲到。这里只能是开一个头,一个引起来提起注意和兴趣。我这里会避开一些具体的模型和公式计算,比如期权互换,阿尔法贝塔收益和CAPM定价模型,夏普比率等等,大家可以在相应的教科书,比如博迪的《金融学》等,或者在课堂上,或者自己找论文来学。

我自己这个通信出身的理工呆子长期以来也一直在恶补金融,尤其是补数学和概率这部分。好在很多的框架和公式计算其实并不是很难,只要你搞懂了就能够举一反三。所以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进步。这个通识课的主旨还是介绍每个学科的底层逻辑,思维方式,以便帮助我们打通学科间的壁垒,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

那么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金融是不是只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呢?

金融其实一门非常古老的学问,可以说有人类历史,当物质生活有了盈余,开始根据需要交换和记账的时候就有了早期的金融萌芽。并且金融是长期以来伴随着人类世界的发展,金融说到底,就是人类在时间这个维度上,对财富资金进行转换和加工,并且在这过程中适当的分散降低风险的工具。

另外这里打个岔,我们在过去教科书上学到的所谓拿斧头换山羊,只是经济学家们瞎编出来的,根本不会有那么巧一个有斧头的人就恰好遇到一个有山羊的人,还刚好他需要斧头。更可能是他们通过某种达成了共识的中介(那个时候甚至还没有货币这个概念)来完成的交易。

所以当我们说到的金融的时候,有几个特别需要注意的概念:时间价值,风险,财富的加工。

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和我们的具体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

1. 资金的时间价值

虽然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的比较晚,但是现在提到股票债权基金,IPO,等等这些概念的时候应该大家都不再陌生,尤其是15年的股灾之后,连春晚的小品都戏谑非理性的散户投资者。

那我们就拿股票举例,当你选择购买一支股票的时候,你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买的到底是什么?比如说你买了可口可乐的股票,跟你买一瓶可乐这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

看似都是你花钱买了同样公司的产品,但买了一瓶可乐喝了,这是一种现时型的消费,在你的分布式账簿里,它是记在左边的支出端的。但你购买的股票,本质上说是因为你看好可口可乐公司未来的成长,或者说你看好整个市场对可口可乐公司未来的预期。它实质上是你的投资,或者至少你购买的初衷不是为了消费,而且为了这之后财富的增长。当然你也可以说喝可乐也是一种自我感受自我快乐方面的投资,这个我们这里就不争辩了。

到这里可能会有人疑问说,不对啊,我买是因为它在目前的周期里下跌了,低买高卖。对这个说法完全正确。但你现在买低,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在它未来走高的时候卖出。或者说,你认为它是有上升的空间和可能的

所以这里就涉及了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就是预期

你可能又会问,我是很看好一些公司,而且按照巴菲特爷爷的“绝对估值法”,我也能算出这个公司目前是被低估的,但是它却在牛市中仍然一直下跌?这就要考虑到另一个概念,金融市场,或者说股票市场它是一个复杂系统。整个市场中有上市企业,有大型投资机构,有其他中小散户,还有政府和监管的调控审查,所有的这些构成了一个多方博弈的环境:已经上市的初创公司希望更多的投入研发,侧重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但这就和投资人希望尽快高收益变现形成矛盾;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大型机构更容易提前得到内部的消息,进行套利,他们就与中小散户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而整个市场希望内外的资金可以更多的流动,希望同股不同权,甚至资金出逃,避税等等,这些又和金融监管之间形成“猫捉老鼠”的博弈等等。

所以当你在购买金融理财的时候,你是要考虑到整个市场对它的预期,而不仅仅是你个人通过计算,评估的结果。这也就是之前提到的“选美效应”:你如果想赢得竞猜,要选你认为别人觉得漂亮别人最有可能选择的,而不是你自己觉得最漂亮的那位。

你要选的是整个市场看好,认为会涨的。而这种预期又会随着股票的涨幅被进一步推高,从而继续刺激更多的买入。聪明的同学也已经看出来的,这个很像我们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又叫“自证预言”。

在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前,所有的基金经理都知道高科技股已经是岌岌可危的泡沫,但是还在大量的买入。就是因为大家都看见泡沫,就是不知道这个泡沫什么时候会破,所以“聪明的钱”是继续的投资,骑乘泡沫,与泡沫共存。当然结果上也是进一步的吹大了泡沫,最好就像击鼓传花一样,只是看最后“花死谁手”。而谁能在泡沫破裂的一瞬间之前成功的全身而退。

我们通过预期这个概念,串联了很多相关的知识点。但说到底,这个其实金融在时间维度价值上的体现,也就是对未来的预判。所有的个人也好,家庭企业,乃至国家也好,一切的投融资行为本质上都是对资金和财富在时间维度上的再分配

2. 杠杆

我们在中学的物理课上都学过杠杆原理,商学院里我们管它叫“复制做大”,管理战略里叫“SWOT”的优势机会分析模型。anyway,不管它是三十六还是七十二般变化,本质都是一样。都是在利用自己有限的优势,去撬动更大更多的资源。

你可能会觉得,好像只有在听市场政策和监管时听到“去杠杆”之类的词,自己和这个阿基米德支点没什么关系?非也,非也,其实杠杆这个概念,全世界大概就属国人用的最多,每天都在接触的。那就是:房贷。(当然很可能你也会有车贷,购物贷,企业贷等等)。本质上说,你并没有支付给房地产商所有的房款,但你已经住进了新房,开上了新车。你通过自己前期的一笔小金额,撬动银行更多的贷款来支持你买房,这就是杠杆的使用。

合理的利用杠杆是可以优化我们的生活,过度的加杠杆才会加大风险。比如08年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本质上是把非常劣质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进一步进行资产证券化,同时又加杠杆(当时持有量最大的雷曼兄弟杠杆率达到32倍),而当利率不断提升,贷款人开始违约,整个次贷系统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部纷纷倒塌。

而我国前一段时间重点监管的是主要是杠杆收购,比如你熟悉的某位影视明星,她自己只用6千万来够买一个价值30亿的企业,相当于加50倍的杠杆操作。这个就已经触动了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范围。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还是学生,并没有多少可供自由支配的资产,那是不是就没的杠杆玩了呢?果大是一直不主张通过杠杆来进行投资,因为你也同时撬动了更多的风险。但是,在学校里,或者参加培训课程。通过几年或者几周的努力学习,是一种对自我的投资。你的工作选择范围会更大,薪资的涨幅也会相应加大,在人才市场上的“预期价值”也更高。本质上,这也是一种学习上的杠杆效应。

金融学里还有一个与杠杆效应联系很紧密的概念,就是复利。果大的文章里已经多次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相信大家对这个概念已经非常熟悉。

3. 国师之道与百姓之学

很多同学觉得金融好像就是跟钱有关,和计算、公式有关,只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这个理解是不准确的。

总的来说,经济学和金融学是两个学科,虽然有些课程和理论是交织和互通的,但在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上都不同。简单说,经济学比较重理论,更偏重于基础学科的类别。而金融学更注重应用和实际生活,就是know what和know how的区别。前者更像处于庙堂之高的国师之道,而后者更像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接地气儿的学问。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金融就可以忽略或者不看重宏观经济。其实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整个趋势,周期,市场走向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我们学校里常说的玩笑是,你不关心政策,政策可一直关心着你的钱袋子。比如央妈说紧缩,说放水,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调整自己的理财配置?目前的利率和税收政策,是多一点股票还是多一点基金?是投资债券还是房地产?大学选哪个专业?置地哪里的物业?这些选择都是和宏观政策紧密相连的。

金融学里不仅有工具和知识,更有很多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从他们的昌盛兴旺中,我们可以学习治国理财,做人处事之道。这门学科是不仅可以让人站在一生的长期和高处纵览,也可以见微知著,过好微观中的每一个当下。

愿我们都能规划好生活,管理好财富,经营好人生。

- 果大


今天的文章可能稍微偏技术,没有特别的精读书。列一些金融的教材和不同分支下的精选,开的书单有点多,有很多是金融专业级的教科书。大家自己有选择的看就好。

1. 《货币金融学》,弗雷德里克•米什金。哪一个版本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读。

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3、《千年金融史》,威廉·戈兹曼。

4、《伟大的博弈》,约翰·S·戈登。

5、《摩根财团》,罗恩·彻诺。

6、The Psychology of the Stock Market,G. C. Selden&James L. Fraser。

7.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的政治根源,Fragile By Design》,查尔斯·凯罗米里斯和史蒂芬·哈伯。

8. 《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 in the Financial System),查里斯·吉斯特。

9. 《共同基金常识(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约翰·博格。

19.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ap Dancing To Work)》,卡萝尔·卢米斯。

11. 《穷理查年鉴》,本杰明·富兰克林。(你可能更熟悉的是《穷查理宝典》,正是芒格受国父启发仿照的。)

13. 《利率史》,联合作者悉尼·霍默和理查德·西勒。

14.《金融投资400年》(这是两本金融“武穆遗书”的合集。一本是19世纪马凯的《惊人的幻觉和大众的疯狂》,另外一本是17世纪德·拉·维加的《困惑之惑》)

15. 《公司治理的历史(A Histor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round the World)》,兰德尔·莫克。

16. 《市场真相》杰克施瓦格

17. 《公司金融理论(The Theory of Corporate Finance)》,让·梯若尔。

18. 《巴菲特致股东信》

19. 《投资学》,博迪

20. 《公司金融》,罗斯

21.《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数字货币与智能合约技术》,纳拉亚南

果大前几年在文章中推荐过10本专门讲区块链的书。现在时隔将近三年,中间有些已经悄悄消失了,有些新的起来,更有的已经发展壮大。书也要跟着更新,除了中本聪的白皮书原版一定要弄熟,跟着那几个圈里比较知名的社群学习以外,再加这本《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数字货币与智能合约技术》。这本现在是美国几所常春藤名校开科技金融课程的教材级读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