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学解说哲理to be better想法

别被自己遮住眼

2016-10-06  本文已影响3385人  韩大爷的杂货铺
图片来自网络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曾经有个神秘人对我说了一番话,这段话让我受用了十几年。

他说:当好多人都在嘲笑或是抵触一样东西,或者是一个人的时候,你不要。你不要去嘲讽,不要去轻视,嘲讽和轻视就像沙子一样会盖住宝贝,当很多人这么做的时候你要头脑冷静。然后等他们走了,你留在原地,把沙子一点点拨开,找到那块金子,老老实实揣进兜里,继续赶路。

这个神秘人的身份暂不透露,读完这篇文章你自然会知道。接下来,给大家讲几件有意思的事。

1.

我在农村读的小学和初中,偏远地区条件有限,学校里的孩子也不多,矬子里拔大个,我成绩显得还不错。

学习好自然就会带来老师和家长们的格外“关照”,他们关注我的作业,关注我的课余生活,甚至是人际交往。

于是我就像个鸟儿一样被关进笼子里,所有长辈都耳提面命地告诉我:要跟学习好的孩子玩,不要和淘气的孩子玩,他们没出息,没志气,迟早会带坏了你。

刚开始我还蛮听话,但物极必反,他们强调的过于严重,反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加上当时有点小性格,心理逆反得很,就总琢磨着踏出雷池,闯进社交禁区。

“为什么不能跟坏孩子玩呢?”“所谓的好孩子,他们的生活跟我差不多,跟他们玩能玩出什么新鲜花样?”抱着类似这样的想法,我从那个时候开始,专门和大人眼中的“坏孩子们”打交道,有时一起逃课,一起恶作剧,甚至是一起骂人打架干坏事。

这可愁坏了大人们,他们每次提起我,都会悲哀的议论:“这孩子没救了,这孩子七分正三分邪,这孩子蔫坏,这孩子要玩完……”

不得不承认,这种逆向的言论反倒起了正向的刺激作用,我不但不知悔改,反倒变本加厉,跟“被歧视一族”们玩得更欢畅。

很遗憾,让大人们失望了,我的成绩压根就没被拖后腿,思想道德测评也一直都是A,没杀人没犯罪,更没被枪毙过,四肢健全地活到了今天。

没损失掉什么,倒是收获了一些新发现:我发现那些成人眼中的“坏孩子”,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想问题的角度更加立体,心胸较开阔明朗,用成人世界的语法讲:人格塑造得更加健全。

当然,他们也有不好的方面,不过交往本身就是个个性互补共融的过程,通过与他们的长时间相处,确实给我带来不少的收获,也潜移默化地矫正着我性格当中的一些黑点。

渐渐的我明白:屁股决定脑子,素食主义者会本能地告诉你肉不好吃,如果你想多常一些味道,就不能一概按大多数人的路线走,面对固化的看法,自己心里要有个数。

2.

当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那就是校园里的同学们会不自觉地划分出许多“派别”。

虽然大家都是从高中统一“批发邮寄”到象牙塔,但入学后的生活方式选择却不尽相同,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派”:

(一)正路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学霸当,很少参与社团活动,安安心心地读书,刷课,做一切“正确”的选择。

(二)积极派:社交小达人,活动参与狂热分子,身兼各大校园社团多职,酒桌上一个顶仨,随便一张口就是段平步青云的仕途晋升故事。

(三)散仙派:不出头不抗旗不抵抗,闷声发大财不声不响,心里有自己的小盘算,自己有自己的节奏和目标,不想被任何人事打乱。

(四)逍遥派:去他妈的爱谁谁,老子无所畏惧,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这还仅仅是大学前两年的派系基本情况,等到临近毕业,又会衍生出两派:

(一)学院派:深挖洞广积粮,拿高文凭缓称王,继续深造,考研提升。

(二)实务派:发展才是硬道理,先就业再择业,实践当中出真知。

如果还要细分,派系就更加纷繁,每个派别下又有若干分之,在此不一一赘述。

丛林里有很多路,这条路上的人望不到那条路上的风景,这没什么,选择的多样性自然导致结果的多样性,而结果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对的。但有一个现象蛮有意思,那就是各派分子互相看谁都不顺眼,总觉得自己的路子是最优选,把另一条路上的风景在心里默默抹黑一万遍。

比方说:你让一个正路派人士去和逍遥派群体聚餐狂欢,他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会有不少看法和意见。反之亦然,如果你让散仙派人士去出席积极派的活动或会议,他会在心里找出这个会议的三千八百把八十八个黑点,回去之后开小会,直到把这个梗榨干。学院派会觉得实务派太轻飘,缺乏长远打算,实务派则觉得学院派太过务虚,不懂得踏实赚钱。

这种心理层面不断积累起来的刻板印象倒不会影响到彼此交往,毕竟大家都可以伪装起来,为彼此点赞,但任何想法重复久了都会让自己坚信不疑,因为人会自我催眠。

这个派觉得自己好,那个派不好,时间久了会对另一个派别的生活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即便对方有一些闪光点摆在眼前,也会选择性地视而不见。

你去跟一个正路派的人说向逍遥派学习一下,他们的人际更融洽,正路派会不以为然,会更加勤恳地操起书本,誓要证明自己的路更加光明悠然。

你去跟一个逍遥派的人说向积极派学习一下,他们开会时虽然形式主义严重,但某些人的当众技巧可圈可点。逍遥派人士会觉得你有病,反倒劝你说那些都是虚的,除了实在的目标啥也别管。

一天两天看不出什么,时间久了你会发现:我们彼此,错过了好多风景,错过了好多机会,错过了一场你没看过的美丽风景,错过了一个你本可以借此完善自我,查缺补漏的机会。

那些坚守逍遥派帮规的人,会更加的不爱读书,等到有一天需要拼理论的时候,他们就傻了眼。

那些坚守正路派的宗旨的人,会对综合素质不屑一顾,等到有一天需要发言展示的时候,肚子里有货,但倒不出。

3.

按照理论来讲,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省的品质的,怎么可能出现一条道跑到黑的心理呢?

但在实际生活中,人都存在着一种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就比方说,假如三年前我不知哪根筋搭错了,选择了挑大粪,那我为了不打脸,让自己心里好过,这三年我但凡听到有关于挑大粪好的信息都会认真记在心里,说挑大粪不好的我潜意识里会选择性屏蔽。

假如说你三年前不知哪根筋搭错了,选择了摇煤球,那你表面上不说,心里也会选择性地记忆有关于摇煤球多么牛逼的说法,渐渐地,在我心里,挑大粪简直是最对的选择,在你心里,摇煤球无比高尚。有一天上帝跑过来告诉咱们俩:你们只要再学一门技术,就可以过更好的生活。我们准会异口同声的回复道:我们的生活已经是最好,去你娘。

人为了不改变心中的执念,会竭尽所能地做出很多劳心劳神的无用功,即便明知道会吃亏,会绕弯。对事如此,对人更是这样。

我在读书时有一位我特别喜欢的老师,也有一位我特别讨厌的老师。爱屋及乌啊,我特别爱的那个老师,讲什么我都当圣经。我特烦的老师,讲什么我都当他在念经。

后来有一次,我在择业问题上有个很大的困惑,不知该怎么选,就跑去问我特爱的那位老师,他回去琢磨了一天,第二天给了我一个方案,我听后顿觉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感激涕零。结果好老师微微一笑对我说: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也没想明白,这些还是那个坏老师告诉我的,我只是负责转达。

我瞬间石化,不一会不禁后怕起来:如果这些信息是那个坏老师直接传授给我,我八成会当做狗放屁,直接扔进垃圾桶了。那样一来,后果很明显:一个非常有道理的选择,就这么因为我的成见和偏见而错过。

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每当我妈再给我打电话吐槽我爸说话不中听时(我爸脾气臭,讲话更臭),我都不忘提醒她:下次他再和你说些什么,不要把他看做是他本人,就当是刘德华在跟你说话。

不要在意声音的来源,而要侧重声音的内容。声源可能你不喜欢,但内容才是你需要的。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在生活中,做出的一切行为,判断,价值取向,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自我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可能会对一些人或事持有主观的想法或意见,亦或是大家都去嘲讽一些东西,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上去踩一脚,看都不看一眼。

但你要知道,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皮不好看不要紧,瓤才是重点,聪明的人闭眼睛剥皮,睁眼睛吃瓤,傻瓜往往会一看皮上有块污迹,直接把果实扔上天,最后谁吃饱了,谁自己受益。

从此刻开始,打破一切的成见,打破一切的界限,别再受观念束缚,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由且理智的人,去开掘出更丰富更有内容的人生体验。管它这个派还是那个派,管它这个观还是那个观,管它鸡汤还是毒鸡汤,管它接地气还是高大全,这些都是头顶上扣的帽子,心里有数,不一棒子打死,选择性吸收才是重点。

尼采说:生命长度有限,请你大胆一点。我说:人生宽度无限,请你放开一点。

最后我们再说回到文章开头的那段话,我跟说那是一个身份神秘的人告诉我的,现在看来,说这句话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还有那么重要吗?

(谁读到文章开头就直接跳到文末偷看结尾了你告诉我,我保证不打你……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