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

2021-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儿童言语治疗路老师

为了生存也好,为了利益也好,因为恐惧也好贪婪也好、感情也好、同理心也好,康德把所有这些能牵着你走的力量叫做“inclination”——倾向性。

康德把处于倾向性而做事的行为叫做“假设律令”,因为它具有“如果……就……”的特点。我如果如何如何,就会如何如何,所以我要这么做。康德说,凡事处于倾向性的,就是不自由的——也是不道德的。那怎么才算道德呢?道德得是“绝对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我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它会给我或者别人带来什么东西 —— 仅仅是出于*义务*,我认为这件事应该做。这才是真正的道德。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不受驱使。既不被别人驱使,也不被自己的欲念驱使。换句话说,就是你不能是一个工具。

康德哲学认为人只能是“目的”,人不能是“手段”。我不做工具,也不拿别人当工具。我不受人利用,我也不利用别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自由的,才是强人。

现代人几乎不会受到什么生命威胁,也通常不会做什么每一个动作拿多少钱的事儿。最能直接驱使我们的,是别人的*认可*。

如果你处处为了别人的认可而活,你就处处受到驱使,你就是不自由的,你就会很难受。

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烦恼根源就是人际关系。为什么烦恼?因为你总想获得别人的认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